我国建自由贸易先行实验区 7保税港区已封关

王朝财经·作者佚名  2009-09-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杜海涛)日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11个部委联合验收,成为我国第七个封关运作的保税港区。自2005年12月至今,我国已经先后批准设立了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深圳前海湾、广州南沙、重庆江北寸滩和江苏张家港等12个保税港区。目前,除上海洋山、青岛前湾等7家保税港区封关运作外,厦门海沧、重庆江北寸滩等5家正在紧张筹建中。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说,保税港区是目前我国政策最优、层次最高、手续最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活力充沛、功能齐全,是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实验区和进出口贸易的“桥头堡”。

“保税区”与“保税港区”,虽一字之差,但内涵相去甚远。“保税港区比保税区的功能更多,政策更优,内涵更为丰富,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化’的自由贸易港。”上海洋山海关副关长曹鸣说。目前,洋山保税港区共有29家企业,投资总额78.0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其产品在研制、生产、销售等环节需要高度的国际化。而原保税区由于缺乏物流功能,已经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依托港口,建设具备保税、物流、出口加工等多功能的保税港区,是企业的普遍要求。

据介绍,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其特殊之处可以归纳为三点: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适应这一特点,海关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保税港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监管模式。洋山海关打破以合同为单元的传统保税监管模式,实施以企业为单元的海关监管体系,对保税物流实行“分批送货、集中报关”等通关模式,提升了保税港区物流积聚和辐射效应。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