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高外币存款利率旨在缓解持有量不足

王朝财经·作者佚名  2009-09-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北京电(记者姜锐何雨欣)连日来,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银行相继调高美元、欧元、港元等外币品种的存款利率。专家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人们更倾向于贷外币存人民币,导致了银行体系内外币的供不应求。此番大银行联手加息,是希望用更高的利率吸储。

外汇专家陈炳才分析说,外汇贷款需求旺盛而存款额度不足,商业银行持有的外币资金紧张,是这次加息的内在动因。

央行此前发布的数据印证了专家的观点:8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32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4%,当月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92亿美元;而当月外汇各项存款减少10亿美元,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仅为2065亿美元。

与此同时,央行近日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外汇占款约为1188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近50%,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位。外汇占款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外汇占款的减少表明,商业银行通过结售汇而持有的外币减少。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四大行对外汇存款利率的上调依然有空间。以美元一年期存款为例,四大行的利率在1%左右,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的美元利率为1.25%,渣打银行则高达1.3%。

尽管如此,另有专家认为,这种上调可能不会持续,欧美各国的“零利率”甚至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改变,因此,国内银行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外币存款利率。另外,因为加息将使大银行的成本上升。

(经济参考报)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