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的国内知名设计团队访谈主角是百度大UE,一个高达300个设计师的团队该如何保证开发效率与质量?百度的内部培训体系是怎样的?总监在用人方面的要求,给非科班生的建议等等,你们想知道的干货几乎都有。来看优设北京站记者@安晓杨Yys 带来的面对面访谈。
能给我们优设的小伙伴介绍一下自己吗?
大家好,我叫刘超,虽然经常自称90后,其实入行已经13年了。从02年进入行业(那会大家还都互称美工),在联想做PC软件,例如幸福之家的设计,当时做这个有一定的困扰,学校里没有教,行业里也没有什么人能交流,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都是一个美工的水平。做了一年半后,有个机会去了诺基亚,诺基亚培训体制就非常好,流程很细致,从图标怎么画,交互逻辑怎么做,甚至一个图的命令规范都有,让我们学了很多东西,那时候才开始真正在实践中学出来。
后来有机会独自做项目,比如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了一个OPhone,再然后来了百度,加入互联网,正式开始UI设计+产品设计两个思路联合一起做。
△ 访谈现场
我们团队呢,是百度最大的UI设计团队,接近300多个设计师吧,基本负责百度所有的产品,例如百度搜索、知道、贴吧、地图、视频,糯米等等,现在也在做新的产品:传课、金融这些。团队实际上是根据产品项去分,由于图形设计师比较多,他们就对应到不同的产品群去做。如果是比较大的产品,图形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就合在一起负责。
因为大部分团队都需要UER,所以UER是单独的团队,同时交互团队也是独立的,大部分小一点的产品,需要交互不是很多的话,就都放在一起。除此之外,我们现在也在做内部的培训,培训多了之后,又做出来一个百度大UE讲堂。
总的来概括就是,互联网的变化是很快的,所以很多人也经常问我你们团队的结构是怎样的,实际上我们团队的本质是变化的,随着市场和项目、竞争对手的变化,我们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
来之前查了一下,好像您是因为相亲加入这行的?
这个很巧,当时她在联想嘛,它们在招一个UI设计师。和我合租的一联想的哥们,他说嘿,给你找个女朋友,然后俩人就出来见面了。见面后那方面都没什么感觉,就聊工作,就问你这边做什么的,然后她说了,我说这挺有意思的,我大学时学过Flash,这我也会做(我本身在清华美院学的工业设计,刚毕业后做了两个月的景观设计)。后来她让我投个简历,然后就过去了。
△ 在斯坦福大学的讲座
像百度这种300人左右,不断变化的团队分布方式,相比于其他团队有什么优势吗?
一般来说设计团队做不了这么大,因为做大之后团队效率会有问题,所以会拆开,拆得很小,然后向产品汇报,但如果向产品汇报,设计质量又容易出问题。不过互联网变化快,很多人觉得效率更重要,还是会选择后者,所以国内过100人的团队都很少。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设计的质量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为了防止团队僵化,管理不干活,也会一直变化,争取克服大团队的缺点,发挥大团队的优点。
那您作为团队领导者,如何让不同部门更合理地沟通和提升效率呢?
很好的问题。它分2个层面,一个是各工种的配合,对交互、产品、UI什么的,我们的做法是共同讨论分头去做。有些朋友说我们是小公司,没法分这么细,都是一人包揽交互视觉产品编程,但这类人本来太少,而且学这么多也很难精通。哪怕这个人能做得又精又专,个人时间也是有限的。但如果拆得很细,又容易导致大家的工作脱节,所以在我们这,前期讨论产品的方向、需求都是大家一起的,术业有专攻,讨论完大家就分头去做。
这个过程中,大家最爱问的是产品和交互之间的关系,因为有些小团队的产品说我们不用交互设计师,我们自己去做。但是在我看来,大部分产品做的交互不够专业,他们做的多是功能的堆砌,每个操作逻辑是不一致的。还有一个问题,产品经理是团队的核心,他最该干的事不是画线框图,而是产品核心特点和上线节奏的把控,这个你不天天琢磨的话,做其他环节都是浪费时间。像有些产品没人用或者反馈很差,就是因为这个产品没有解决用户的核心价值,或者没有和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这个东西看似无形,产出工作量也不大,其实就是几句话,但你要把这句话做出来,要耗费大量时间去试错。有些产品经理说我什么都能干,能画图标,会写PRD,但他做的产品根本活不了,核心价值没想,东敲一榔头西敲一榔头,这个地方像微信,那个地方像陌陌,这样就不会有用户用了。
所以共同讨论分头去做,就是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我们认为靠谱的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把产品方向和上线节奏把控好。方向已经非常正确了,上线节奏也很重要,他要决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因为人力有限,所以产品最难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因为用户需求那么多,全都做就头大了,所以这个是相当相当难。
就是说每个人要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清晰的定位,然后在共同目标的驱动做好自己的事?
对,大家是共同讨论的,虽然不是共同决策,但是讨论的人会知道自己的意见为什么会被否掉,而且在前期大家的沟通一致的情况下,后期做起来会非常非常快。甚至包括做产品最大的两个障碍,一个是来回改,一个是总加班,当大家都认为在此时此刻这件事是对的,后来放到市场上就错了,但这时候大家都知道原因,就不会一起去质疑这个拍板的人,因为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的,你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不会骂拍板的人。
还有一个是加班,如果有一个很火的新闻事件,或者过一个节,用户特别想用一个东西时,如果加个班这事就能做出来,就能涨很多用户,那就加班了。但如果产品不是共同讨论,很多去加班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会抱怨。
所以这个模式背后是有很多价值的。
那整个设计团队在百度当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我们的产品分两种,一种是老产品要改进,一个是没有产品要新做。如果是老产品,你得先知道为什么要改,这个也是我犯过的错误,就是为了改而改,刷存在感,项目过来,设计师接手,就给你改一下了。怎么改呢,先换个皮肤吧,白的换黑的,黑的换黄的,这就是胡改了。因为大部分的互联网用户还是小白,养成习惯后,你稍微变一变他就不会用了。
那应该怎么去改/新做个新产品呢,这就需要到我们的UER团队了。
不同时期我们UER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前期就是帮产品找方向,做调研,例如市场有多大,我们的优势、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等等,大部分小团队就死在这块,就是他们可能认为我抄就那谁谁就可以了,但传统的产品可以抄,因为有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互联网没有地理位置问题,也都是免费的,所以抄袭必死。所以前期调研就是避免去抄竞争对手的核心特点,调研完成后,后边大家会一起讨论,最后产品总监来做决定。
△ 团队成员合影
像百度金融,为了不和腾讯撞车,就做新的特点叫自选股,然后问用户用大数据帮忙选股你用不用啊,他说用啊,再调研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喜欢用,这个决定后来的横拉渠道。这些都出来后就开始进行设计,交互图形等等,DEMO出来后,有时间就拉用户再来做个测试,时间来不及就直接开发了,产品出来后拉一点用户用一用,当你觉得特别靠谱的时候,就可以正式上线了。这也是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小流量快速试错,数据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UER团队可以分析,然后才正式上线。
所以每个环节基本都有我们的工作,每个环节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2015年马上结束了,百度在设计这一块近期有什么全新的动向发展吗?
第一个来说,最基本还是回归设计吧,互联网这几年发展特别快,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还是着重满足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功能的迭代,希望明年让大家能感觉到设计的质量提高了,等产品稳定了后边就是情感上的东西。
第二点就是做品牌,像百度熊孩子就是我们做运营时做出来的品牌,运营活动就是一个产品上线后,你要告诉用户我们这是一个什么产品,能解决你什么问题,或者直接说下载这个产品送五块钱,很多形式都有。像这种活动每个都需要Banner或者海报,那么它都需要有一个角色、颜色、字体,文案等,最开始你会发现这些都不一样,这样不仅造成工作量大,而且用户看完后记不住,不知道这是百度的,只记得下载了送五块钱,久了之后我们就要求这些东西要有一个规范。
最开始是贴吧那边创作了百度熊孩子,反馈特别好,大家觉得既然这样那就全线推广吧。推广久了不但不仅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而且自己炒出了一个ip,久了之后又发现你曝光率越高的话,就越来越形成一个品牌。
第三个就是奉献社会了,就是我们的百度大UE讲堂。有很多年轻人像我们当年一样,不知道怎么去学习,怎么进入这个行业,所以我们在百度传课上把这些课程,从基础的图标的技法,到高级的做产品都免费传上去,算是给社会的福利吧。
△ 访谈现场
在百度这里,您的用人标准是怎样的?
用人标准分两个吧,一个是三观要正,首先你要喜爱这一行,不能说我别的都不会,那就来当美工吧,这不可能的。因为我也是学美术出来的,有时候也会听到这种「我们家那个谁谁学习特别差,干嘛嘛不行,结果考美院」吧(笑)所以你要真的喜欢这件事才能干得不错。
第二要喜欢挑战,喜欢新的东西,我相信互联网都会喜欢这个,虽然我们人都会不断变老,但我们更希望你能永远保持年轻,永远知道新的知识,新的歌要听一听,新的品牌要看一看,新的APP要用一用。这个是很基础的东西,但接下来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专业上的考核。我们有个体系,从最开始的U3,到最高的U9,每个职位有不同的要求,U5以下主要看技法,看技法能否达到卓越,从U6开始看影响力,对产品的思考,对项目的推动等等,分这两个维度来看。
对百度在岗的设计师,有特殊的培养计划吗?
就像刚才说的,我们对每个级别都有特别清晰的能力描述,所以每个人能看到达到上一级需要什么样的努力,往那方面做就好了。另外的话我们有UE大讲堂,因为百度每年有两次晋级,3、4月份一次,7、8月份一次,那个时候你拿作品和这段时间做的项目来晋级,所以很多同学晋了级就会问下一步我该怎么发展啊,我们就会给他做培训,久了就对外输出这个培训价值,让每个设计师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甚至下下步该做什么。
△ 在斯坦福大学的讲座
对刚入门的非科班设计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其实目前为止我认为大家都不专业,做UI的如果有平面和工业设计的基础,那在基础性思维和软件操作上有一些优势。至于交互和UER,明显发现和企业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在企业里边是结果导向,只认功劳不认苦劳,用户涨了产品就是好,用户不用的话,你天天加班它也是不好。
但在学校里边没有面对市场的机会,它无法辨别功劳,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同学拿出来的推导过程其实没什么逻辑关系,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感觉大家都不是非常专业,更多还是在于你是不是真的喜欢吧。另外的话如果真的想学习,实习机会也很重要,能让你了解这个行业。
这也是我们现在想改变的一个事情,像我们招人时,如果是一个是清华的毕业生,一个是大专学历在腾讯/阿里工作过的设计师,那我们肯定选后者。
最近培训班很火,很多啥也不会的人凭一腔热血也想进大公司,您怎么看?
我看了很多很贵的培训班老师,其实他们都不知道UI是什么,我也认识一些朋友,之前是做家装设计的,听说UI火了就来教UI了,学费还挺贵的9000多上万都有。所以你可以问问老师,他做过什么项目吗(笑)
我们搞这个UE大讲堂也是为了改革这个,一个是培训,一个是从里边招人,如果你在大讲堂里边,每个作业都做的话,我们后边会和这些同学搞个见面会,然后择优录取。虽然竞争很大,但也比我们当时的学习途径好多了。
△ 优设记者与刘超大大合影
超哥给优设网一点建议吧
挺好啊,互联网本身就是交流的,开放的,我一直关注优设,非常符合互联网求知,分享的精神,希望你们能继续做下去,也希望百度的设计团队能跟你们有相关的合作,我们也会把我们所知道的,目前看起来最好的设计真知贡献出来,因为互联网的变化非常快,需要无数的聪明的人来做这种事,中国整个设计行业都起来了,其实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