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病抗酸要“准点”

王朝健康·作者佚名  2010-07-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抗酸药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常用药。临床治疗溃疡病的药物有两大类:即抗酸药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中碱性抗酸药能中和胃酸,发挥明显的止痛作用,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等。此类抗酸药抗酸效果强、作用快、止痛效果好,但对溃疡愈合不如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好。故临床上常将两药配合使用,既能缓解疼痛,又可达到治溃疡的目的。

影响抗酸药使用效果的有3个因素:①抗酸药的中和能力;②胃酸分泌的速率;③胃排空的速率。其中以第3个因素最重要。因此,抗酸药的用药时间便成为合理治疗的最重要一环。

尤其是碱性抗酸药,如果饭前空腹服药,药物很快从体内排出,起不到中和胃酸的作用。但是餐后马上服药也不行,因食物可以中和胃酸,使胃内酸碱度在短时间内上升,因此餐后服药意义也不大。

最佳的服药时间,是在餐后1小时。因为进食后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一般在餐后1个小时胃酸分泌明显增多,此时胃排空最慢,胃酸含量最高。如此时服用抗酸药,可发挥药物最大的中和胃酸能力。

成功就在前方,用药不可半途而废。抗酸治疗的目的在于使溃疡完全愈合,而在溃疡完全愈合以前,症状往往早已消失。因此,绝对不应以症状消失作为停止治疗的标准。否则,症状会迅速重现,这实际上是原有溃疡的恶化而不是疾病的复发。因此,抗酸治疗的时间不应少于3个月。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