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世界镇痛日”和“中国镇痛周”来临之际,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公布了日前完成的“国人疼痛大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当前白领、运动员、中老年人及体力工作者等四类人群更容易受到疼痛的困扰。

四类人群为何易受疼痛困扰?
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秘书长王震说,在生活节奏快、高压力的环境下,办公室白领经常因为不良坐姿引起的肌肉劳损或由于缺乏锻炼导致的肌肉乏力,而导致“颈肩腰背痛”;运动员以及喜好体育运动的年轻人,因为关节和肌肉的重复运动和承受特别的压力,很容易造成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出现“急性扭伤拉伤”;而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骨关节炎”的几率很高,造成关节软骨遭到破坏,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制;一些体力劳动者则会由于工作的原因导致经常性的全身疼痛。
编辑提醒:警惕!身体三种疼痛不要忍
下一页:科学止痛、治痛有三个环节科学止痛、治痛有三个环节
调查还显示,尽管国际医学界已将疼痛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共同被视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但目前国内仅有不足15%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疼痛,更有近95%的患者对疼痛相关的基本常识认知不清。
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主任徐建国教授说,疼痛认知、疼痛治疗和自我保健是科学止痛、治痛最主要的三个环节。首先要对疼痛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发生疼痛病症后要正确选择与使用止痛药。对于轻中度疼痛患者,首选使用局部外用止痛药;针对中、重度疼痛与慢性疼痛患者,在局部外用止痛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口服药;经内科治疗无明显疗效的严重疼痛患者,要去医院治疗,并可考虑介入手术。
下一页:疼痛的日常如何自我保健疼痛的日常如何自我保健
专家提醒,无论是否受到疼痛困扰,大家都要注意疼痛的日常自我保健,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巩固治疗、降低发生身体疼痛的几率,还可以避免疼痛复发。经常运动的人为了预防运动损伤,在运动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有骨关节炎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控制体重,坚持有规律的自我锻炼。
专家认为,疼痛疾病患者要走出“能忍则忍”的误区,采取科学止痛的方法,避免将小病拖成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