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2 NO.043
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尤其是女性及老年人。尿失禁除了令人身体不适,更重要的是,它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
1、生育与尿失禁有关吗?
2、尿失禁又哪些危害?
3、压力性尿失禁如何治疗?
4、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5、尿失禁患者的日常护理
6、尿失禁如何预防?
上期回顾:狐臭不伤身很伤心 如何去除尴尬?
版权声明:搜狐健康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认识尿失禁
尿失禁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1.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在大笑、咳嗽、喷嚏或抬重物,跑跳等腹部用力时,出现漏尿。
2.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强烈尿意时的不自主漏尿,漏尿前排尿感很强烈。
3.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内积尿过多,膀胱压力不断升高而发生不自主漏尿。
4.有些患者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可同时存在,这种情况也叫混合性尿失禁。
尿失禁的类型与性别有关吗?
60岁以上的妇女中,尿失禁的发生率比男性高两倍。老年妇女的尿失禁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或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同时存在的混合性尿失禁。
老年男性尿失禁多为急迫性尿失禁或充溢性尿失禁。
生育与尿失禁有关吗?
生育与尿失禁有关。生产的过程中,可能引起与控制尿液外流有关的神经肌肉损伤。这种损害可持续到老年。
时至老年,由于相关组织老化和女性激素减少,可能引起或加重尿失禁。
糖尿病与尿失禁的关系?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膀胱的损害。主要特点是膀胱感觉减退和膀胱收缩无力。感觉减退可引起排尿感觉迟钝,膀胱积尿增多,膀胱扩张,排尿困难,最终发生膀胱收缩无力和充盈性尿失禁。
尿失禁不治疗能不能自行消失?
1. 绝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不经治疗不会自行消失。
2. 多数压力性尿失禁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3. 部分急迫性尿失禁可通过药物控制。
4.
充盈性尿失禁可能需要导尿,并根据原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压力性尿失禁如何治疗?
哪些病人需要到医院看病?
凡是在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跑跳、上楼梯及剧烈活动时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流出的情况,以前比较轻,逐渐加重,或者以前没有而近期出现症状病人都应来医院就诊。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有那些?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轻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中、重度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1. 加强盆底肌肉锻炼
可减轻和防止轻度尿失禁,具体方法为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动作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做2-3次,6-8周为一个疗程。30-40%的轻度尿失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
盆底电磁刺激。3. 药物治疗,如麻黄素、雌激素 管通等,效果有限,副作用较大。4 尿道周围填充物注射。
手术治疗:由于病因复杂及局部解剖的特殊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一度成为医学领域的难题。传统的手术方式有: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如M-M-K、BURCH。膀胱颈针悬吊术:如STAMEY。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的手术方式由于受到材料和技术的制约,手术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并且对病人手术打击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的开展受到一定制约。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高科技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涌现出一些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新的手术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尿道中段悬吊术,如TVT、TVT-O,TVT-S等。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0,000例病人接受了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治疗,总有效率超过85%,已经成为全球泌尿外科医生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法之一,并被美国泌尿外科协会推荐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最有效的方法。
尿道中段悬吊术的优点:
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手术打击小,病人恢复快,平均住院日只需2—3天,部分病人手术可于门诊完成,从而减轻病人医疗负担。2.手术操作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为30分钟左右。3.
手术为微创,损伤小,只需要在病人阴道前壁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术后不会遗留明显手术瘢痕。4.
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后病人即可自由活动,有利于病人尽快恢复。5. 手术效果好,出血、感染、膀胱及尿道损伤、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少见。6.
吊带采用高科技材料制作,具有优异的组织相容性,极少发生感染及排斥反应。
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 纠正认识,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和科普教育使病人真正认识到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这种影响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两方面。
2.
使病人真正认识到压力性尿失禁并不可怕,无须忍受痛苦,他们需要做的是找专业的泌尿外科医生寻求帮助,通过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系统的治疗,尿失禁是可以治愈和改善的。
3. 新的手术技术的出现使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变得微创、安全而有效,从心理上消除了病人对外科手术的恐惧。
4
压力性尿失禁常与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发生,表现为漏尿同时出现严重尿急、尿频。使治疗变得比较复杂。部分非专科医生对此病缺乏足够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人的就医困难。近年来随着对尿失禁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变得简单易行,并得到迅速发展。何为压力性尿失禁?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大笑、打喷嚏、剧烈活动时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流出。
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典型症狀是病人在站立时因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跑跳、上楼梯及剧烈活动时使腹压突然增高而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流出。轻者只是偶尔流出数滴,重者则经常不断滴沥。
压力性尿失禁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度:I度: 咳嗽、大笑、打喷嚏、用力、剧烈活动时发生尿失禁。II度:
站立、行走、屏气等轻微用力时或由坐位站起时即可发生尿失禁。III度: 尿失禁与活动无关,卧位时即可发生尿失禁,即尿失禁随时随地均可发生。
压力尿性失禁的常见病因
1. 妊娠和分娩 2. 绝经期雌激素缺乏 3. 尿道和阴道、盆腔的手术 4. 先天性膀胱和尿道周围组织支持不足或神经支配不健全。
因此压力尿性失禁的发生与多次妊娠和分娩、盆腔手术及外伤、过度肥胖、雌激素缺乏等原因所致的盆底支托组织薄弱和局部解剖位置的相对改变有关 。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
国外资料显示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7-58%,美国15-64岁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0-30%。北京地区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46.5%,其中压力尿性失禁为59.6%。广州珠海地区对15岁以上女性人群调查显示尿失禁的发生率为57.5%,其中压力尿性失禁为36.2%。福建省调查显示尿失禁的发生率为50.88%。
病人的年龄构成
资料显示女性尿失禁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15-24岁为38.7%;25-34岁为37.3%;35-44岁为54.4%;45-54岁为69.5%;55-64岁为82.6%,65岁以上为73%。
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认识状况
国内外的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清楚地显示出尿失禁在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全世界有近千万人遭受着这一疾病的困扰,平均每5位妇女中就有一个尿失禁患者。尿失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被认为是难以启齿的隐私,超过70%的病人没有寻求医治。
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尿失禁病人很多,另一方面真正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却不多见。造成这种结果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
大多数人不去就医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社会健康知识的宣传不够,许多病人认为尿失禁是正常的,还有的人认为尿失禁不严重不需要治疗,许多老年妇女常不能理解尿失禁对身心健康是有明显影响的疾病,并且错误的认为尿失禁是老年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尿失禁是一种羞于启齿的疾病,不愿让医生和周围的人知道,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而不去就医。3. 担心看病花了很多钱却没有解决问题。4.
病人往往认为尿失禁是不能通过治疗而获得改善的。
压力性尿失禁的危害
体现在两个方面:1. 病人生理方面的影响:
尿失禁患者由于长期漏尿,下身总是处于潮湿状态而易于并发会阴部位的湿疹、皮炎而痒痛难耐,或者并发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最终可能影响到肾功能。 2.
疾病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尿失禁不仅会给病人造成身体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还会使病人产生心理问题。病人会感到自己很脏、有异味会被人歧视,自我身体形象的损害还会有罪恶感;有的病人因害羞而不去就医,更有一大部分病人宁愿忍受尿味和潮湿的感觉,也没有想到要去就医。因此,病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如焦虑、罪恶感、发怒、害羞、或产生敌意。
尿失禁在社会、心理、家庭、职业、生理、性生活方面影响着各年龄段的女性。由于不舒适、害羞、失去信心等原因使病人远离社会生活,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影响更大。病人不愿外出购物、长途旅行,害怕因找不到厕所而出现的尴尬局面,20%的女性病人主动避免正常的活动,有的人因此形成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如为了避免尴尬总在离厕所不远的地方活动。观察发现所有的尿失禁病人更多的受到情感困扰和社会孤立。另外尿失禁对性生活也有较大影响,表现为对性生活的抵触情绪。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无论是那一种原因引起的尿失禁,都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精神苦闷、丧失自尊,也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于尿失禁患者除应进行内外科的治疗加以矫正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1.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摄入适量的液体
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 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 锻炼肌肉力量
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6. 外部引流
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7. 留置导尿 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
8.减轻造成尿失禁的诱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老年女性排尿困难警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导致的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膀胱失控,也可能伴有肠道失控。如:排尿困难、尿频、膀胱或阴道感觉沉重、坠胀、疼痛,还可以出现反复泌尿系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加、性交不适等症状。
正常情况下,盆底结缔组织像韧带一样将阴道和子宫固定在骨盆中。盆底组织松弛,使得阴道顶端向阴道口移位,甚至脱出到阴道口外。膀胱和直肠也因此受到影响,导致后续症状。常见的导致盆底组织松弛的因素有:衰老,绝经和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多次分娩,妇科手术史,长期便秘,咳嗽及负重,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
荷兰一城镇45-85岁2750名妇女问卷和查体,发现该人群中40%女性患有ⅡⅣ度盆底脱垂;美国200,000人/年接受盆底脱垂手术,占普通妇科手术50%,30%须再次手术;正常妇女一生盆底脱垂的发生率11%。盆底脱垂的患者约50%伴有尿失禁发生。
盆底器官脱垂的常见类型有阴道前壁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膀胱脱垂是阴道前壁脱垂最常见的类型。阴道后壁脱垂则可表现为直肠脱垂,子宫脱垂。
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有保守治疗和盆底重建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轻度患者有效。持之以恒地进行松弛和收紧肌肉的训练——凯格尔运动。联合应用子宫托和雌激素。
目前的盆底重建手术采用微创技术,经阴道内小切口复位并固定脱垂的器官。手术时间较传统开放手术缩短一半以上,痛苦小,恢复快,术后2-3天出院。如果子宫无病变,可以保留子宫的同时修复盆底组织。保留正常阴道解剖结构,恢复正常性生活。不易复发。
社会进步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医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相信科学,改变自己的生活从现在开始。尿失禁的预防
良好的心态
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笑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失败、压力和烦恼,学会自己调节心境和情绪。
防止尿道感染
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性交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阴。若性交后发生尿痛、尿频,可服抗尿路感染药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愈。
有规律的性生活
研究证明,更年期绝经后的妇女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同时可防止其它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加强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应积极治疗该类慢性疾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45~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
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