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这个肿瘤“杀手”,一直以来都是女性患者的噩梦。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大约是46.6万,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但其实,它并不可怕,只要女性朋友定期进行妇科体检,了解宫颈癌的防治知识,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够将它扼杀在萌芽之中。
所谓的子宫颈癌,指的就是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逐步进展形成的,简称CIN。根据宫颈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子宫颈癌分为三个等级,即CINⅠ(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Ⅱ(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Ⅲ(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它反映了子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连续演进过程。级别越高,进展为宫颈癌的可能性越大;相反,级别越低,逆转的可能性越大。
当前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子宫颈癌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它受制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当生殖道持续受到HPV感染后的8~24个月,宫颈会发生瘤变,从“轻度”(CINⅠ)逐渐或越级过渡到“重度”(CINⅢ),在大约8~12年后可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同时CIN各级也处于双相变动状态,正常←→CINⅠ←→CINⅡ←→CINⅢ。
正是由于宫颈癌有着相对漫长及可逆转的发展过程,这才使得干预和治疗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的发生成为可能。但同时它也容易被人所忽视,因为大多数患者在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期间并没有出现典型的不适症状,这些不适症状经常表现为阴道的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和阴道排液,在妇科检查中,表现为宫颈光滑或宫颈糜烂。
在过去的50年中,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宫颈癌筛查制度,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如,美国每年接受宫颈癌普查的人数可达5000万,通过早期发现并治疗CIN,使美国在近50年间宫颈癌死亡率降低了70
%。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开始普遍应用宫颈脱落细胞进行防癌的普查工作。
近年来,随着宫颈筛查制度的普及,宫颈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显著下降,但同时全球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和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
宫颈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HPV
感染的生物因素,与其他如种族、早婚、多产以及个人的经济状况、卫生状况,还有地理环境等因素也均脱不了干系,结婚年龄和首次孕育年龄越小,孕、产次越多,经济收入低、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大。这些因素作用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群,所产生的效应也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宫颈癌的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宫颈癌的知识,提倡晚婚、少育,开展个人卫生和性卫生的教育。第二,定期开展宫颈癌的普查,每1~2年筛查一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对患者尽早开展规范性治疗,遏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较良好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