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知探索
补钙或许是人们最一致的营养共识。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都在补钙。作为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钙构成了骨骼及牙齿,并维持着各种生理功能。在20岁前,骨骼处于生长阶段,此后骨质不断增加,直到35岁至40岁,骨骼完全成熟,单位体积的骨质达到一生中的顶峰,此后骨质便开始逐渐丢失。而当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保证骨骼结构的完整,即为骨质疏松,稍遇到外力就会骨折。
骨骼成熟时的峰值密度,及此后骨质的丢失速度,决定了老年后的骨密度,即决定了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所以在年轻时,趁骨骼未完全成熟,应摄入足够的钙,加固骨骼“大厦”。而到了老年更应注意补钙,减缓骨质丢失的速度。
如今,人们对这类营养方面的信息总是格外关注。而有些眼花缭乱的新观点有时会过于片面,有时会前后矛盾。今年7月末,新西兰科学家在《英国医学杂志》撰文指出,根据研究数据分析,长期补钙或将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项调查历经20年,涉及12000人。研究负责人伊恩·里德教授表示,数据表明,补钙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了30%,而在食物中摄入的钙却无此影响,由此他建议人们需谨慎对待各类钙补充剂。
这一新发现很快便引起了各方关注,有科学家回应称,该研究很有新意,但证据不足,分析带有局限性。美国诚信营养品委员会(CRN)则表示,“补钙易得心血管病”这一结论过于夸大。此外,该研究的设计也不妥当:试验分为15组,心血管病增加的案例大都集中在其中的五组。同时,研究人员回避了同时补充钙与维生素D的例子,将其排除在试验之外,而事实上维生素D对促进钙在体内的吸收起到关键作用。此前,已有研究证明钙与维生素D同时服用并不会造成心脏病的发生。由此人们质疑,这次,科学家是否在有意“挑选”有利于自己结果的受试者和研究方案?
当然,膳食是钙的最佳来源,要是能从食物中摄入充足的钙,就无需另外补钙。此外,在构成骨骼时,不仅钙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他一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例如上文提到的维生素D,亦不能轻视,它们影响着钙的代谢,形成了骨骼“大厦”的钢筋。所以即使不缺钙的人群,也要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是否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