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流行病学家 >>作者博客 >>作者微博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两分钟有1位妇女死于宫颈癌、每年约有46万左右的新发病例。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最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经过科学家20多年的研究,发现99.7%的宫颈癌中都可以检测到HPV DNA,这是迄今为止所报道人类肿瘤致病因素中的最高检出百分数,同时也证实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学联系。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开展了高危型HPV感染的早期检测,极大地促进了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工作。HPV感染和宫颈癌之间关系的揭示,促成了史上第一支防癌疫苗的产生。
疾病档案: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它是一组病毒的总称,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80余种,大约35种型别可感染女性生殖道,约20种与肿瘤相关。生殖道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可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险型别和高危险型别HPV。许多研究发现,18-28岁的性行为活跃的年轻女性HPV感染率最高。HP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大多数HPV感染可在短期内消失(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使病毒逐渐清除),尤其是低危型别HPV更容易被机体清除。
传播途径:
尽管多数HPV感染是亚临床型(无症状感染)的,但仍然可以传染、散播。宫颈HPV感染最常见的结局是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仅在短期内可检出HPV。绝大部分HPV感染会被机体免疫力自动清除,非致瘤性HPV的平均感染时间是8.2个月,致瘤性HPV则长达13.5个月。因此,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暂时的,会在18个月内自动转阴,尽管部分表现为慢性感染。仅极少数持续感染HPV的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会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前病变),继而发展为宫颈癌,其平均潜伏期也相当长,可达若干年以上。
一些未婚但有性生活史的年轻女性对自己感染HPV大为不解,其实宫颈HPV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5~25岁。文献报道生育年龄的正常女性(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发现)HPV感染率在5%~50%。国外的一项对有性行为的大学生的研究发现,43%的正常宫颈组织中HPV 呈阳性。另一项研究对美国女大学生的调查也有类似的结果,约1/3的女大学生为HPV阳性。相同HPV亚型可以在性伴侣中检出,由性接触传播的HPV感染者通常是青春期和年轻女性,相反,从没有性生活史的女性罕有HPV感染;直接皮肤接触也是一种传播方式,HPV引起的皮肤疣非常多见,如学龄儿童在盆浴时被传播;母亲在生产时,产道的HPV感染也可以传播至婴儿的口腔和咽喉中。
危险因素:
谈及子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是年龄因素:30岁以后HPV感染率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已存在的HPV的获得性免疫,以及由于性伴侣的相对固定,较少再感染新的病毒的缘故。二是性行为的影响:特别是男性性伴侣的数量,以及男性性伴侣本身有多个性伙伴可增加HPV感染的危险性。单一性伴侣的女性的HPV感染率较低,17%~21%可以在宫颈或外阴检测到HPV;而在有5个以上性伴侣的女性中,其HPV感染率高达69%~83%。第一次性生活的年龄也很重要,年龄越小,HPV感染率越高。不用安全套或其他工具避孕,也可使HP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此外,免疫抑制状态如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或何杰金氏病患者等也易感染HPV。
HPV感染生殖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认为90%以上的感染在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可自行排毒,如果机体免疫能力足够强大时,病毒经过1-2年就会自然消失。如果免疫机能比较弱时病毒可潜伏在细胞内若干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病毒可恢复活动。仅5%-10%发展为持续性感染,只有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才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预防关键: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HPV确定为是宫颈癌的病因,宫颈癌亦因而成为目前唯一一种病因明确的可以预防和治愈的恶性肿瘤,已明确HPV感染与性行为因素有关,过早发生性行为和过多的性伴侣,宫颈癌发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养成个体的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经期卫生、性行为卫生,尤其是减少性伴侣数,坚决杜绝一切不良性行为,使用宫内避孕环等均可以使感染HPV的几率降低。此外,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推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也是十分必要的。“治病不治毒”是对HPV感染目前的处理原则,即仅治疗HPV感染引起的病变,而不是治疗HPV感染本身,对未引起病变的HPV感染不需要治疗。
HPV检测:
作为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为女性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意义深远。女性从宫颈感染HPV到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乃至宫颈浸润癌大约需要十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所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50多年来,宫颈巴氏涂片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使宫颈癌在这些国家的发病率下降了70%-80%。
疫苗接种:
筛查是最基本的预防方法,宫颈癌疫苗则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预防方法。宫颈癌疫苗的成功应用是人类历史上,人类和恶性肿瘤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也给广大女性带来了福音。这种疫苗能在病毒的感染和复制部位产生抗体,最大限度地预防HPV致癌所引发的宫颈癌与癌前病变,可使筛查年龄推迟,节省一定费用,使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成为现实。
研究结果表明,HPV疫苗能够很好地被耐受和产生抗HPV的中和抗体。女性从15岁开始就可以接种此疫苗,且对青春期少女效果更为有效。不过,接种疫苗绝不等于放弃宫颈癌的筛查,早诊早治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预防措施仍然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的筛查。疫苗不是对所有HPV感染有效,由于存在疫苗持久性和成本等问题,目前研制成功的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针对HPV16型、HPV18型、HPV6型、HPV11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HPV16型和HPV18型的二价疫苗,针对其他型别的疫苗研究尚无免疫原性的数据能够证实其有效,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够抵抗所有高危型HPV感染。还没有证据表明疫苗对已经开始了活跃的性行为和已感染了HPV的妇女,可以逆转宫颈癌的形成,因此不应过分强调疫苗万能而盲目乐观。
目前,人类乳头状病毒病(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已受到广泛的重视,除了没有建立完善的定期宫颈筛查系统以外,女性对宫颈疾病的认知不足和防护意识差也是重要的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最佳方法,而对HPV感染的发现和检测、治疗和预防,是为早期发现和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北京市开展“女性两癌筛查”活动,在全市适龄女性中开展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筛查工作,这是落实“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降低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大举措。
在此将某些病原体感染与人类的相关慢性病之间的关联作一介绍,我认为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特意把字体加黑(重)了,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