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个别餐馆加工小龙虾使用化学添加剂

王朝健康·作者佚名  2010-09-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小龙虾,这种十年来一直备受人们欢迎的美味食物,在今年夏天被推到了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除了清洗环节不卫生,一些餐馆、大排档在烹调小龙虾过程中还会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进一步增加了食用小龙虾致病的隐患和风险。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从8月20日开始,南京多家医院陆续接诊了一些由于肌肉酸痛前来就诊的病人。这些病人在就诊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过小龙虾。根据这些病人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医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症状较轻的会产生血红蛋白尿,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肾衰竭。

一些媒体报道指出,吃小龙虾致病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一种用来清洗小龙虾的“洗虾粉”。然而,专家认为,造成此次患者横纹肌溶解的因素可能并不是“洗虾粉”,导致小龙虾食用者患病的元凶,很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生物毒素。

据专家介绍,野生的小龙虾主要是以腐败物为食,这些腐败物本身就是有毒物质,在小龙虾消费的旺季,不排除有人将这类野生虾捕捞进入市场。

同时,在小龙虾的养殖环节也存在诸多疑问。在养殖小龙虾的水域里面是否有农药、兽药甚至是化工原料的残留,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在小龙虾的加工环节更是存在诸多隐患。在北京、长沙、南京等地的一些餐馆,小龙虾的加工和烹调都是露天当街作业,清洗过程和卫生条件都很难保证。由于小龙虾的头部、腮部和腹部是主要藏污纳垢的地方,虾不洗干净,很可能给食用它的消费者带来身体健康上的隐患。

除了清洗环节不卫生,一些餐馆、大排档在烹调小龙虾过程中还会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据北京的一位餐饮店老板透露,有的餐馆在烹饪小龙虾过程中为了增加汤汁的鲜味和香味,随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这些成分不详的化工合成添加剂,长期食用可能损伤肝脏甚至有致癌风险。

面对小龙虾从养殖到餐桌整个链条上的一连串问号,消费者关心的是小龙虾还能吃吗?这些消费者亟待了解的问题却还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目前,卫生部已介入事件调查,并表示将尽快公布检测结果,查明原因。

(责任编辑:彭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