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快报
专访专家: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 龚梅恩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理咨询专科门诊主治医师 黄全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里,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受到各方的关注,但实际上,不少教师心灵受创而不为人所知。对升学率的片面关注,加上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教育理念的强烈冲突,令不少教师时常有身心俱疲之感。有关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教师都存在心理问题。专家提醒———
案例
教师有病8年才找到心理科看
“教师心病多,但往往出现心理问题不愿意就诊。”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龚梅恩主任介绍,为人师表、注重形象、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一味想通过运动和睡眠来调整心理问题,导致教师患上“心病”后的就诊率不高。
“我接诊过一个患病8年才来心理科就诊的老师。”龚主任介绍,这名48岁的男教师,从最开始的焦虑,发展到后来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常感觉沮丧、伤心、无助。随后,开始出现心慌胸闷、常呼吸困难、胃口差、胃胀胃痛、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而且总感觉身体哪里都痛,腰背痛、头痛、肌肉痛让他难以忍受。他一直认为自己患了心脑血管疾病,这四五年一直辗转于心脑血管科、消化科、中医科、康复科、神经科等。各科并未发现他有任何严重疾病。后来,专家建议他到心理科就诊,龚主任诊断为抑郁伴轻度焦虑,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上面出现的症状全部消失了。
龚主任解释:“心理障碍往往会表现为躯体症状,躯体症状严重时会掩盖住心理问题,患者往往会认为是得了其他疾病,而不会怀疑是心理疾病。”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专家称,表现突出的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敌对、偏执。
调查
35-45岁的女教师问题最严重
“教师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属于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职业。”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理咨询专科门诊主治医师黄全称,其门诊患者中,确实有不少教师来求治。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三成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一成半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另有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女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多见。”黄全称,女性的内心更为敏感,在压力下更容易出问题。有调查称,大中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群差,近四成有轻度心理问题,近两成有明显心理问题。其中,中学女教师比大学女教师心理问题多;已婚女教师比未婚女教师问题多;35-45岁的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
专家支招调整心理压力
不过,专家指出,要帮助灵魂工程师们拥有健康心理,解“心结”要多方努力。学校和社会在考核中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多一些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多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师也应该学会自我调整
如果是教育理念或人际关系的冲突要学会多一些良性的有效沟通。同时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上指导和帮助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此外,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培养多种爱好和广泛兴趣
培养自己养花、书画、集邮、下棋、旅游等多种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还可增加一些体育锻炼,不妨与学生一起运动,注意合理安排这些活动,避免给自己过重负荷。
如果经常失眠、全身疼痛、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胸闷心慌等情绪和躯体不适,但反复多次的检查并没有发现明确的器质性病因,可到心理科就诊。如果常常感觉沮丧、绝望、压抑等情绪或感觉焦虑、抑郁等,难以在两周内调整过来注意及时看心理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