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精神疾患的四个误区

王朝健康·作者佚名  2010-10-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精神卫生疾病由于不像感冒发烧一样有明显征兆,社会各界对该病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刘小玉结合自己接诊情况,谈了四种误区表现:

表现一,得病了就是“疯子”。一些普通人认为,谁如果得了精神卫生疾病谁就“像疯子一样”“又蹦又跳”。刘小玉说,精神卫生疾病有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多种类型,患者在行动上并非毫无理智。

表现二,患病却不敢承认。刘小玉说,有些病人的症状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已经确诊,但是患者却坚持认为自己没病,拒绝治疗,更有甚者错过最佳治疗期。她说,病人如果不能正视病情,对自身的康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表现三,用人单位不能坦然面对。员工患上精神卫生疾病,有些用人单位就会质疑是否还能胜任工作。刘小玉说,因为工作原因患上精神方面疾病的情况比较多,对于早期治疗的大多数病情是能够恢复的。

表现四,家长对孩子“奇异举动”视而不见。青少年由于思维活跃,会有一些“奇怪想法”“奇异举动”,有些是属于正常范围,但是有些就是患上精神卫生疾病的征兆。她说,家长可以从孩子说话的逻辑和内容上进行判断,是否有“孩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感觉。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