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令家长闻之变色的肠病毒,在冬天依然有低度流行的现象,甚至出现重症死亡的案例。该如何预防肠病毒呢?特别是家中有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不能不小心。
3岁以下婴幼儿特别小心
冬季仍流行肠病毒,勿轻忽!

冬天早已过了肠病毒的流行高峰期,但是依然可见低度流行的状况。医生呼吁,家长要提高警觉,落实孩童勤洗手的习惯,杜绝肠病毒的侵袭。
夏季是肠病毒的活跃期,为何冬季还会出现感染案例?医生表示,肠病毒流行的第一个高峰是4~6月,之后缓慢降低;第二个流行期是在开学后的9~10月。由于广东地区四季变化不明显,虽然肠病毒活跃在夏季,但是冬天气温不会太冷,所以仍然会有低度流行的现象。
3岁以下为肠病毒高危险群
肠病毒是一群病毒的总称,分为叁大类病毒:小儿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90余型。医生指出,由于感染在肠道繁殖,所以统称为肠病毒。
一般来说,肠病毒适合生存在湿热的环境,而引发重症的型别以肠病毒71型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喜好侵袭5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别是3岁以下为高危险群。
传染途径
医生表示,肠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染,特别是2~3岁以下幼小孩童,喜欢将手放入口中或是乱摸,不小心将污染吃入或是食入不洁的食物,都会造成病从口入。被感染者在发烧前2~3天,病毒就存在患者的口腔、咽喉和粪便中,这时若与他人共用餐具或是如厕后没有洗手、口沫喷到食物或他人的口中,便会引起传染。所以在发病后的一週内,口沫的传染力最强。
咽峡炎、手足口症为主要表徵
肠病毒的潜伏期约1~4天,有些感染者没有症状;有些则出现发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或是出现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心肌炎等。
大约2~10天后才会出现症状,当口腔后半部有溃疡、破洞、水泡,就为「咽峡炎」。患者会发烧、口水变多、喉咙痛而不敢吃东西。咽峡炎的病程为一周,然后才会痊癒。
而「手足口症」除了嘴巴有溃疡外,手掌、脚掌、膝盖、大腿外侧、臀部皆可能有小水泡。一开始为红色丘疹,之后再形成水泡。手足口症的病程约为10天。
何时应立即就医?
若合併有高烧不煺、噁心呕吐、嗜睡、肌肉抽搐等现象,为重症前兆,甚至还可能引起并发症,如:脑炎、心包膜炎、心肌炎等,应立即就医诊治。
治疗照护对策
目前对抗肠病毒的治疗上并没有特效药,得到咽峡炎时,医生多半开立镇痛解热的药物,或是止痛麻醉的喷剂,降低喉咙疼痛。爸妈在照护期间,应帮婴幼儿补充适当的水分和营养,藉由自身的抵抗力来对抗肠病毒。患者常因喉咙痛而不想吃,建议给予软凉的食物,降低对喉咙的刺激。
临床上得到肠病毒而住院的孩童,多半不是因为重症住院,而是体力精神变差而住院,经补充电解质、含糖或热量的流质饮食后,就能恢復精神。
罹病期间,仍可以哺餵母乳,不过,因为咽峡炎产生喉咙痛,有可能吃的比较少,这时要观察尿量是否也变少,一旦发现尿量变少,必须就医诊治,补充电解质液,以免脱水。夏天令家长闻之变色的肠病毒,在冬天依然有低度流行的现象,甚至出现重症死亡的案例。该如何预防肠病毒呢?特别是家中有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不能不小心。
勤洗手,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预防肠病毒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勤洗手,遵守「湿、搓、冲、捧、擦」的塬则,以隔绝病毒的侵袭。
至于坊间教导进入公共场所或是学校幼稚园,用酒精进行手部消毒来预防肠病毒,其实是错误的观念。肠病毒不怕酒精,若只用酒精进行消毒,只能单纯杀死感冒病毒或一般细菌,无法有效抑制肠病毒。
想要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应遵行以下塬则:
◎ 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吃东西前后或如厕后,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做清洁,并谨记洗手口诀。
◎ 不要共饮共食:不要与他人共饮和共食,以免吃到患者剩下的食物,或使用患者用过的餐具,拒绝粪口传染。
◎ 少去密闭或公共空间: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降低飞沫传染的机会。
◎ 晒太阳:肠病毒怕紫外线,所以不妨带婴幼儿到户外适度晒太阳。绒毛玩具或被单要晒太阳1~2小时。
◎ 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为杜绝肠病毒的接触性传染,患者玩过的玩具或使用过的物品,应戴手套用500PPM浓度的漂白水进行擦拭。
◎ 热水消毒:患者用过的碗和餐具要用60℃以上的水烫过。
隔离病患,避免传染
预防肠病毒除了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消毒之外,还要与患者进行隔离。照顾者或是年纪愈小者被传染肠病毒的机率很高,所以尽量不要与患者处在同一个空间,万一家中还有年纪更小的婴幼儿,必须与生病的孩童分开住,以进行隔离。
然而患者身体恢復后,仍有传染风险。口腔的传染力为1~2週;粪便的传染力可持续2~3个月,所以勤洗手才能有效防範肠病毒。
掌握333口诀
在肠病毒流行季节,家中有年幼孩童要特别留意,家长可以掌握「333口诀」:
◎ 依据肠病毒疫情统计,大多数的死亡案例小于3岁,所以家中有3岁以下孩童要特别注意。
◎ 肠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从发病到重症约3天,所以发病的前3天为危险期。
◎ 有3大危险症状,当孩童嗜睡、持续呕吐、肌跃型抽搐(无故惊吓反射或突发性全身肌肉颤抖),就是重症前兆,应就医密切追踪治疗。
对孕妇影响不大,小心垂直感染
即便肠病毒发生在成人身上的症状不明显,常常会误以为感冒;若怀孕期间感染肠病毒,对孕妇本身影响不大。医学上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会造成流产或畸胎,若是在第1~2孕程期间感染到肠病毒,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而且抗体会带给胎儿;但是对于快临盆的孕妇来说要特别小心。当产妇体内的病毒量高,容易造成垂直感染,婴儿一出生很快就会发病,加上新生儿抵抗力差,出生前后感染,引发重症的机率相对提高。所以新生儿若有发烧、活动力变差、出血性斑点、肝机能异常,就要提高警觉。
孕妇怀孕期间抵抗力弱,就算得到肠病毒,症状不若小孩来得明显,可能只是类似感冒症状。但要注意的是,若孕妇持续性发烧,有可能造成胎儿心跳过快,应就医诊治。
想要避免新生儿出生后感染肠病毒,应限制访客出入,并换穿隔离衣,确实做到用手部清洁后才接触婴儿的卫生习惯。同时也避免亲吻新生儿,才能做好防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