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对话希望 抗击肺癌
——化疗仍然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基石
邀请嘉宾: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
访谈时间:2009年11月10日14:30--15:30
每年的十一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作为当今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多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全球每年有大约12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中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而且近年来肺癌发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资料来源: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癌症报告)。这一调查显示肺癌没有像其他癌症那样引起公众的足够关注,因此加强肺癌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十分重要。
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人们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缺乏足够重视。调查发现:尽管有71%的被访者意识到持续性、刺激性咳嗽是肺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当出现无法解释的持续性、刺激性咳嗽时,却有35%的被访者表示根本不关心。
肺癌的常见症状有持续性、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胸痛、食欲下降和咳血等。肺癌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当症状持续时才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因此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被病人所忽视,患者一旦确诊肺癌,70-80%已处于中晚期,再加上肺癌具有易转移,易复发的特点,肺癌患者的整体五年生存率不高。美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15%,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10%左右。"如果有原因不明持续性的呼吸系统症状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治疗效果和整体生存的最好办法。
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数据的丰富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增多,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愈发被临床医生和肺癌患者所认知。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对特定敏感人群有效,而对非敏感人群疗效还不如第三代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必须找到EGFR基因表达等相应的分子标记物,对于锁定的获益人群进行“有的放矢”的个体化治疗。对于EGFR基因没有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仍然是最首要的选择。
为此搜狐健康特邀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做客访谈间,与网友们聊聊肺癌治疗方面的话题。
专家简介:

支修益教授
支修益教授 著名胸外科专家 控烟与肺癌防治专家
1978年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工作,一直从事肺癌的外科手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2002年10月从美国研修回国后调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任胸外科主任,2003年4月创建成立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兼任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胸外科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胸心血管外科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兼肺癌学组组长。
支修益教授 在肺癌临床诊断分期、外科手术及多学科综合治疗领域,特别是在早期肺癌微创手术、局部中晚期和高龄肺癌外科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负责多项肺癌全国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和一项中美肺癌临床合作项目,参与多项国际和全国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支修益教授
目前担任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和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中国控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特需门诊时间: 每星期一上午8:30-11:30 (预约电话:83198150)
支大夫博客:http://zhixiuyi.blog.sohu.com/

韩宝惠教授
韩宝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主任,博士后及博士导师,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上海肺科学会委员肺癌组组长,
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ASCO、IASLC会员,CSCO执委,医院GCP机构常务副主任,享有国务院特贴。担任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循证医学等10余家杂志编委。曾二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为国家科技支撑“十一五”攻关子课题负责人,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参加国际多中心课题IPASS、EAP、Lifenox等多项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发表有关肺癌研究文章16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刊物NEW
ENGLANG JOUNAL MEDICINE,CLINIC CANCER RECERARCH,EUROPEAN ONCOLOGY
JOURNAL发表论文。带教博士、硕士生二十余名。目前致力于肺癌诊断、治疗,肿瘤生物免疫靶向治疗的临床和转化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