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中年女性由于出现足跟疼痛,不能行走,日常的生活受到了影响,随来北京友谊医院足踝外科专病门诊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多种足跟部疼痛综合症,主要指足跟底面疼痛,目前认为有跖腱膜炎、脂肪垫劳损、神经卡压等均可造成足跟痛,其中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主要是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据全国足踝外科专业学组资深委员、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专家鲁英教授介绍,跟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时有50%以上的体重是由跟骨与距骨来承担的。跖腱膜附着在跟骨上,当人站立或行走时,跖腱膜受到强大牵拉力以维持足弓的正常结构。中老年人(特别是40—6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跟骨脂肪垫的萎缩,跖腱膜的弹性减弱,跖腱膜跟骨起点反复牵拉损伤后引起的慢性炎症,加上骨质疏松,骨密度减少,当长时间站立、行走时,易诱发此病。跟痛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足跟底部疼痛,疼痛多为钝痛且呈持续性,足跟着地时疼痛加重。跟腱附着处也可肿胀、压痛。
跟痛症给人们带来痛苦,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预防跟痛症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做到劳逸结合。
2、 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用温水洗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3、 防寒保暖。冬季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4、
科学的选择鞋子。穿鞋有讲究。鞋的大小要合适,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外硬里软,尤其鞋跟里面要有弹性,鞋内最好垫有薄的鞋垫,这样能将自身的体重平均分配,鞋底过薄过软还容易损伤足部。
5、 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学会走路,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6、
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运动减少,骨骼内血液循环减少,使骨骼的钙质容易被吸收和移出,而导致骨量的丢失,可引起骨质疏松。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持之以恒,就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的韧性增加,骨质增长,有助于预防跟痛症的发生。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在家里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减缓韧带退变松弛的进展。
7、
高钙饮食,可以使跟骨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动物骨头汤含钙也很丰富,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质基质形成有利。牛奶和豆制品是钙质的良好来源。应多喝牛奶、豆浆。豆腐渣含有大量的钙质,100克豆腐渣中含钙100毫克,几乎与牛奶的含钙量相等,是最价廉、最易得的补钙佳品。
8、 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不要超重,以减轻足部的压力。
总之,患了跟痛症不必烦恼,可去正规医院的足踝外科或骨科进行诊治。鲁英教授说,跟痛症是足踝门诊的常见病,多数情况下保守治疗可以临床治愈,跟痛症发作时,可应用消炎止痛药物、理疗、局部封闭等手段来缓解疼痛。还可以应用特殊的足跟支具,通过减轻跖腱膜的张力来止痛。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跟痛症患者还可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可以做到微创、安全、有效,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