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秦叔逵教授
问:在您研究的癌症领域,最相关的致病因素是什么?(肝癌)
秦叔逵教授回答: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癌(HCC),其他为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癌。在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数>62万,死亡约60万。在欧美国家,肝细胞癌已经是第5或6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而在中国、蒙古及东南亚地区的发病率最高, 可达98.9/10万人。
我国是乙肝大国,HBV携带者达到总人口的8-10%,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我国也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和病死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病例占全球的55%;男性高发于女性;死亡占全球的45%,在国内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因此有人说肝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东南沿海高发, 而江苏省高达第1位。著名高发现场有江苏的南通(启东、海门)和徐州连云港、广西扶绥、浙江嵊泗、福建同安及广东顺德等。
在我国发病与肝炎病毒、黄曲霉素、蓝绿藻类毒素以及酗酒吸烟四大因素密切相关。
1.病毒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我国肝癌病人中95%以上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
2.黄曲霉素(Flavacol):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 在粮、油和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率也高。
3.饮水污染:肝癌的发生与饮水污染有密切的关系,长期饮宅沟塘水者肝癌发病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损害肝脏。
4.饮酒与吸烟:特别是酗酒,明显损害肝功能,尤其是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长期饮酒与吸烟。
问:面对您研究的癌症,最佳预防措施是什么?(肝癌)
秦叔逵教授回答:
对于肝癌,国家确定的一级预防七字基本方针为:“改水,防霉,防肝炎(种疫苗)”。目前,还要加上:积极控制饮酒与戒烟;对于已经感染,患有慢性乙型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者,应该预防肝硬变,定期观察血清甲胎蛋白(AFP)和B超检查等。
问:在您研究的癌症领域,治疗时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肝癌)
秦叔逵教授回答:
肝癌起病隐袭,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不能进行手术;即使可以手术切除,术后也容易复发和新生肿瘤。同时,由于HCC患者大多存在着基础性肝病(肝炎和肝硬化),所以,晚期HCC的治疗十分棘手;通常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对于晚期肝癌,虽可采取TACE、局部消融以及全身化疗等,但常应用受限,改善生存期有限,远期疗效和预后很差,在临床上往往陷入无药可治的困境,因此称为“癌中之王”。
在美国,肝细胞癌的平均5年存活率仅约11%,欧洲国家平均为8%; 亚洲国家平均不到10%;其中,发展中国家大约仅有5%。在我国,晚期HCC的生存期仅3~6个月,而欧美国家比较长,为6~9个月。因此,如何提高客观疗效和生存获益,是国内、外肿瘤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问:在您研究的癌症领域,,最新进展有哪些?(肝癌)
秦叔逵教授回答:最重要的是三大方面
1. 分子靶向治疗的突破: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尤其高发。晚期肝癌的治疗较为棘手,传统的系统治疗的疗效较低,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且长期徘徊不前,进步缓慢。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进步和深入,人类已经初步知晓癌的发病机制,其形成、发展和转移与多种基因的突变、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以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异常等密切相关,其中存在着多个关键性环节。这些正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即:可以通过阻滞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HCC,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在控制肿瘤增殖、预防和延缓复发转移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非常重要的新治疗方法。以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Bravinib等药物为代表的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治疗肝癌更是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索拉非尼治疗HCC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使我们走出困境开创了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对肝癌的治疗策略已经和正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的研究,如果说在2007年底是“ 石破天惊”,2008年是“ 方兴未艾”,而2009 年已是“ 如火如荼”。未来几年,会有一大批新药问世。
2. 多学科规范化综合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肝癌的治疗涉及肝外科、内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和肝病内科)、放射介入、放射治疗、中医科和医学影像学等诸多学科。在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一些肿瘤专病规范化诊治中心,采取多科室协作的诊疗模式,如巴塞罗那肝癌中心;而我国对肝癌尚缺乏规范化诊治方案,各自为政,亟待构建肝癌多学科联合诊治机制;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肝癌的规范化诊疗共识非常必要,可以避免误诊误治和过度治疗,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在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和科教司的支持下,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 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三家学术组织共同发起和组织协调;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孙燕院士以及管忠震教授亲自指导,叶胜龙和秦叔逵教授负责协调,全国60多位与肝癌诊疗有关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群策群力。2009年制定发表了《中国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该《共识》参考了当前有关肝癌的国际指南与共识,进行准确的评价,取长补短;符合中国的国情;高度重视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强调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力求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把肿瘤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比如,确定了索拉非尼能够延缓国人肝细胞癌的进展,可以明显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已经将索拉非尼列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正在积极推广应用,必将有助于提高肝癌的多学科规范化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
3.新一代高效低毒的系统化疗有效
晚期肝癌的治疗棘手,传统的系统化疗药物和方法,客观有效率低,对于改善生存尚无多大帮助,也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是,近年来,新的高效低毒化疗药物,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包括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等,正在积极试用于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的疗效。
新近,我国专家牵头组织的随机对照、大型国际多中心试验已经发现奥沙利铂为主的FOLFOX 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和生存获益,第一次证明系统化疗治疗晚期肝癌有效,前景可喜。即将在全球公布,并且积极研究新的系统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值得期待。
问:在您的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肝癌)
秦叔逵教授回答:
1.人民群众缺乏防治肝癌的卫生常识:比如,生活方式很不健康,许多人长期酗酒和吸烟,特别是已经感染病毒性肝炎了也不注意;同时,在患肝癌后不知道找专科医师,而是热衷于单方偏方和保健食品,不进行正规诊断治疗,往往耽误病情,需要积极宣传教育,普及肝癌防治常识。
2.临床医师对于肝癌知识欠缺,不具备资质,专科水平低下,不能够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各自为政,更谈不上多学科规范化综合诊断和治疗肝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专门法规,规范临床行为,提高专业水平。
3.部分患者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手术费用,或者用不起分子靶向新药和新的系统化疗,这些贫苦人群需要国家和社会进行积极救助,统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