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去年9月颁布,大学生进医保成为我省一大民生利好。不过,近日记者在一些高校和医院采访时发现,这一利好政策在不少高校尚未真正落实,患重病的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面临着较重的医疗负担。
大学生大病难报销
南京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小田前不久因患膝关节肉瘤,由校医院转院到南京鼓楼医院治疗,住院6天共花掉7800元钱。学校的答复是药品报销80%,手术费、住院费等项目报销比例在50%—70%之间,最终算下来小田仍要自费近3000元。小田说:“父母都是苏北农民,3000元相当于我一学期的生活费啊。”
在宁某高校就读的小王同学,去年底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先后两次住进鼓楼医院化疗,花去了12万多元。对于一个来自徐州农村的普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大数字。一打听,一分钱也不能报销。校医院的回答是:学校数万师生员工一年总医疗费用也就20多万元,如果小王一个人就报销10多万,其他人生病了怎么办?说白了,学校公费医疗这点费用只能当“甘霖”洒,不能当“淋浴”冲。
小王咨询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得到的答复是在宁高校大学生归南京市劳动保障局管理。小王找到南京市劳动保障局,负责接待的人员解释说,目前还未接到省里的相关文件,具体怎么办,他们也不知道。
在宁高校绝大多数未参保
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民政厅等联合下发的《江苏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凡在江苏省区域内各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统一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每年10月15日前,以学校为单位办理参保登记造册,然后统一到所属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并及时足额缴费。随后,南京市也出台《关于在宁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宁73万大学生将全部进入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220元/人,其中政府补助120元,个人缴纳100元。个人缴费部分,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给予适当补助。
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南京绝大多数高校还未参加医保。多数高校仍沿用过去老办法——准公费医疗,各校根据自身能力给学生定报销比例,经济实力雄厚的学校能报70%—80%,实力差的就少多了。特别是一些民办院校,这一状况更为明显。即使是在可以部分报销的大学,往往也只限于万元以下的费用,如果学生患上癌症、肾衰等治疗需要一二十万元的大病,多数学校都束手无策,要么靠学生家长,要么靠社会募捐。
大学生医保“卡”在哪
记者拨打南京市劳动保障12333政策咨询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南京确实已经出台了大学生医保相关政策,但具体落实需要一个过程。南京大学生何时能参保,工作人员表示还不清楚。医保部门相关人士则透露,该市计划在高校秋季开学时启动医保登记,至于学生下半年参保能不能报销上半年发生的医疗费,答复是“现在还不明确”。
也就是说,省内高校最为集中、有着73万参保人群的南京,大学生参保仍然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据记者了解,目前省内其他城市的大学生已经基本参保。对此,南京医保部门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无奈。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确定在今年9月份参保,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这里面,主要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大学生参加医保需要高校的支持。南京是部省属院校的集中地,很多高校都不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而且,目前高校大多已经选择参加商业保险。以小王所在的学校为例,校方只为每人购买100元钱的商业保险,并且还只是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一旦大学生被纳入社会医保体系,之前商业保险公司可能会给高校的一些“好处”将来就没有了,因而一些高校对推行大学生医保并不热衷,能拖则拖。
有关人士表示,在“民生”二字面前,某些高校管理部门的私利应该彻底让步!医保是基本险,是国家推行的非营利强制性保险,关涉到大学生健康保障问题,特别是对于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学生至关重要,这一利好政策应及早惠及广大学生。(郑 焱 黄红芳 仲崇山)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