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以绝对的睡眠时间来衡量是否睡眠充足。但是有些人在固定的睡眠时间之外,还总是打盹,要警惕是不是疾病的危险征兆。
征兆1:大脑严重缺氧
大脑是人体全身的支配中心,大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5%,仅几秒钟的缺氧就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眼冒金星等一系列症状。大脑长期缺氧除了引起困倦、乏力、嗜睡外,还会产生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个性改变、反应迟钝等精神、神经症状。
建议:深呼吸。大脑缺氧要积极寻找引起的原因,如果身体有器质性病变要积极治疗。同时应积极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深呼吸等。
征兆2:糖尿病前期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白天嗜睡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因为该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当体内不能正常释放能量,组织细胞脱水,电解质失常,就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一段时间内在白天感觉疲劳、睡不醒,别忽视是否染上糖尿病。
建议:查血糖。要定期检查血糖,如果血糖在临界值,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做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等测试,以及尽早诊断并积极治疗。
征兆3:脑部血管病变
中年男性—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困倦、嗜睡现象,—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如果大脑血管出现险情,其供血供氧就会发生问题,首先出现的是困倦、乏力等症状。还会同时伴有手指麻木、不明原因的跌倒、精神状态发生异常等现象。
建议:不劳累。对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的人,要积极治疗和控制。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血液黏度,避免过度劳累。多食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并要注意劳逸结合。
征兆4:血压可能偏高
高血压会引起的头晕、头痛、困倦、乏力或失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此,当自我感觉上述症状时,首先要做的是检测自己的血压,是否出现波动。控制血压关键是要注重自我保养。
建议:别生气。要养成自制的习惯,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大便要保持通畅;日常饮食要做到三低二高,即多吃低动物脂肪、低糖、低钠、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并要严格控制体重。
征兆5:心脏病变信号
疲劳、乏力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心脏病变后会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的废物———乳酸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梢,令人产生疲劳感。心脏病变出现的疲劳虽然没有特殊性,但常会伴有气短等症状。
建议:重预防。要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征兆6:睡眠性呼吸障碍
出现困倦、乏力的原因是睡眠中呼吸暂停引起的肌体缺氧,使得体内器官得不到很好休息;频繁的呼吸暂停,使深睡眠不断被打断,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所以常在白天看书、看电视,甚至在开车时,都可能会出现打盹或入睡的现象。
建议:换睡姿。如果习惯于仰卧位睡眠,那么改变为侧卧姿势,打鼾症状就会缓解。必要时求助于医生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明确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