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厅中西结合,墙上多幅油画,营造温馨。
爱美雅(Adonis)总裁李津梅坐落在荷兰路一带的洋房,从原本的一个大房子,变成现在的“小房子”,是因为要让自己住得更舒服一些。
这话听似矛盾。她说:“因为以前的房子太大了,后来觉得也不需要住那么大的地方,所以找人改装,把原来的一个房子(总面积2万2000平方英尺)‘变成’三个房子,我们住一个,旁边另两个出租给外国人住。”
房子太大找不到孩子
房子幽静,笔直通透,如女屋主所形容:门一打开,一目了然,前方望至后方,毫无遮挡。她说:“以前,房子太大,我们根本找不到三个孩子,搞得精疲力尽。后来,就改成目前这个样子,这是根据自己所要的重新规划,感觉更舒适。”
她和丈夫都从商,工作忙碌,希望回到家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拥有更多呼吸的空间。她笑说:“我把这个家弄成‘无间道’,没有太多的间隔,让人的距离更靠近一些。”她的丈夫林其丰是TAKA珠宝创办人,也是股东之一。

从旋转楼梯拾级而下,是一个小泳池,是一家松懈身心的地方。
房子“一变三”有所暗喻
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房子,中西合璧,家具设计没有刻意要经营出什么格局,但是,每一个空间各有特色。她说:“家,是一个记忆的储存所。房子只是平凡的建筑物,通过人和物的选择,产生了有机的效果,每个人在里头的互动,就带出chemistry(化学效应)。”
她说,土地局规定,这类型的聚落式洋房,面积必须至少1万5000平方英尺以上,因此房子不能随意“乱割”。她居住的洋房楼高两层半,四个房间,最顶层是一个小阁楼。
她说,把房子“一变三”,也有所暗喻,让孩子知道将来可选择跟父母住在一个屋檐下,因为三个房子都能用一道门打通,希望孩子能体会父母的一番心意。她说:“我们搞企业的,喜欢把一样东西打碎,再重整,现在也把这个思想用在房子上。”

主人房外有个阳台,盥洗处在这里,大浴缸也在这里,用一片不朦胧的玻璃隔开,一旁的竹子的暗影随风摇曳,把洗澡的情调升华到另一境界,显示主人的生活品质。
家好比一个人的身·心·灵
走进房子,玄关处的墙上,挂着松年法师的书法。一角是上二楼的梯级,缀以古雅的梯饰。客厅中西结合,墙上多幅油画,营造温馨;厅中间的古董柜和上端的现代摆设,突兀中又显协调。中式餐桌和西式沙发同处一室,好像各自诉说着心事。
李津梅说,她不鼓吹太多物质上的东西,家好比一个人的身、心、灵,身就是家的架构,基本设备一定要有;心,让住的人安静,触觉、感觉、嗅觉、听觉都得以满足。逐渐地走入灵的追求,要灌输怎样的信息给家人。她说:“我们工作忙碌,有时给孩子的时间很不够,所以希望通过思想灌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慢慢让生命不断地发酵。”

珍珠贝母的大椅座,非常沉,价值至少三五万元,即使放在户外受阳光照射,仍不失其贵气。
人们生活的开始,是找一个足以生存的房子,之后,再往生计发展,成功后,再往更高层次的生命(生活)追求,要“品位”生活——品质与地位。她说,其实生命最珍贵的本质,在于生命最深层,你是否能返璞归真?
不忘家的传统
房子里,摆了不少古董家具,都是男主人林其丰的好友送的。房子里有很多旧的东西,其中一样是一个刻着“南同利”信局的牌匾,这是男主人的父亲以前经营的店面招牌。李津梅说,家翁王国财80多年前在海南二街经营饼家生意,后来看到苦力经常要寄钱回海南岛,因此设立新局,服务这批苦力。
王国财1910年单枪匹马到南洋闯天下,他的三个弟弟也在数年后陆续到来,分别替人打工。几年后,他便与同村及附近村庄的十多名同乡合资创立第一家传统饼家“南同利”。李津梅说,希望再把这个“南同利”招牌重新挂起来。

古意盎然的角落,是主人休闲的好地方。
给亲子交流留一点空间
从客厅走向后房,是孩子读书的地方,非常宽敞,有电脑,也有古董桌椅,这里也是父子进行亲子交流之处。
房子外有一个宽敞的空间,半户外式的,充满安然绿意,空气清新,有休闲的地方,饭厅也在这里。李津梅说:“这里大概可以摆50、60人的座位,最适合在佳节期间,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另一端是厨房,还有孩子养狗养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