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避孕套,我想讲讲避孕套史,要讲避孕套史,又要从匈牙利人一句脏话讲起。我刚来匈牙利时,总听当地人恶声恶语地咒骂:“mennyel francba!滚回法国去!”很长时间我都纳闷儿:去法国有什么不好?多少人偷渡都偷渡不过去呢,更何况,巴黎在我的脑子里是艺术之都,后来我才知道这话背后的意思…… 15世纪末,性病传播欧洲,法国是淋病的重灾区,当时人对淋病的恐慌,无异于现代人谈“爱滋”色变。哥伦布成了两面不是人的众矢之的:欧洲人认为性病是随哥伦布的远洋船带回欧洲的;美洲人也对哥伦布恨之入骨,认为是他将这个魔匣带到美洲。法王卡洛伊八世三年内两次下令让性病患者24小时内离开巴黎,违者砍头。不过,即便把全巴黎的淋病患者统统杀掉,巴黎的淋病也不会灭绝,因为国王本人就下面流脓。 17世纪,淋病在匈牙利也大面积传播,当地人给它起了个动听的名字——“维纳斯的烦恼”。由于淋病最早在法国发现,所以匈牙利人认为淋病是法国人带进来的,所以才有了“滚回法国去”的骂法。欧洲医生找不到灵药,于是想出了预防的招数,所以避孕套该叫 “安全套”更准,英文condom来自拉丁语的condere,本来就是“卫护”的意思。 据说,中世纪的“安全套”是浸油的麻布,裹着麻布寻欢的滋味可想而知。法国人知道安全套是在17世纪中叶,并给它起了个妙名——“维纳斯的手套”,几十年后,“维纳斯的手套”进入了伦敦市场,还诞生了两个著名的作坊:一个叫“菲利普夫人“,另一个叫“派尔金斯夫人“,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订单源源不断,生意火爆。那时的安全套是用牛或羊的盲肠肠衣加工制成,可是畜牧业无论如何发展,也赶不上使用的频率,所以当时这该是富人的消费品。直到橡胶工艺的应用,“维纳斯的手套“才得以真正流行。 不过,教会和传统知识分子抨击说:安全套是卖淫与堕落的象征物,认为“这种做法看上去无罪,但实际罪大恶极,是一种无耻的研究……“1942年,可以根治淋病的青霉素诞生,但安全套的卫护作用并没有丧失。自从上世纪80年代爱滋病爆发,使用安全套的广告铺天盖地。德国街头,我看过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一位赤裸上身、穿着名牌牛仔的阳光男子手拿一个安全套,广告词是“脱掉!穿上!”言简意赅。 不过,梵蒂冈的教廷至今仍视安全套为上帝意志的敌人,反对信徒们使用它。教廷认为:作为避孕工具,它拒绝了上帝恩赐的孩子;
作为安全工具,成全了堕落者的淫荡。不过,这个观点倒叫人们产生了怀疑:难道折磨人类的性病,并非来自邪恶的魔匣,而是上帝对人类的蓄意惩罚?如果真是这样,爱滋病呢?难道也是上帝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