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全名: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
生卒年:1849年12月6日-1945年10月8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陆军元帅
主要战争:普法战争(1870-187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古姆宾嫩(古谢夫)之战(1914);坦能堡战役(1914);第一次马祖里湖之战(1914);罗斯之战(1914);戈尔利采-塔尔诺夫之战(1915);塞尔维亚之战(1915);罗马尼亚之战(1916)
历史 地位: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是一位典型的普鲁士军官,更是一位能干的、充满活力并足智多谋的将领。作为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征服者,他是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
1849年12月6日,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出生于萨克森位于维腾贝格附近的豪斯-莱比锡。其祖父曾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担任过汉诺威的骑兵指挥官,在马上一直活跃到90岁。不过他的父亲路易斯?马肯森这时只是一个土地经纪人,要到1887年才能靠其财富成为一名贵族。马肯森在易北河和莱比锡地区长大,那里是1813激战的战场。祖父的光荣的骑兵生涯和父亲对保皇主义的热爱对马肯森影响颇大,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轻骑兵军官。但是由于担心门第的偏见和昂贵的费用,其父亲并不赞同他的理想。马肯森不得不压抑住热情,在私人指导下完成了高中教育,开始学习经营农业。不久机遇降临,1869年10月1日,不满20岁的马肯森获准作为一年期的志愿兵加入精锐的“死亡轻骑兵”部队。马肯森十分兴奋,决意抓住这个机会。随后爆发的普法战争(1870-71年)让他得偿所愿。
战争中,“死亡轻骑兵”隶属于第4骑兵师,该师属于威廉王储率领的第3集团军。1870年8月5日初临战场后,马肯森作战十分勇敢。10月5日,他被提升为军士长。奥尔良战役后,他晋升为少尉。1871年战争结束后,马肯森在父亲的要求下复员,并进入哈勒大学学习农业。但他更大的兴趣在于选修专业外的战争 历史 课程。最后他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让他回到军队,成为了一名轻骑兵军官。由此,他开始了一系列稳定而不引人注目晋升。1976年9月,他晋升为中尉。1879年11月21日,马肯森和多萝西?冯?合恩结婚,这一婚姻提升了他在军中的地位。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1905年多萝西去世。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
1880年马肯森进入总参谋部,获得了毛奇的赏识。1884年2月,转任第7团参谋。一年后,负责指挥在梅斯的第9龙骑兵中队。1888年10月15日,他晋升为少校,就任布罗姆博格的第4师参谋。1891年2月11日,马肯森回到总参谋部,担任参谋总长施利芬伯爵的第一副官。在和施利芬相处的两年半里,马肯森获益良多,其表现也得到了好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891年和威廉二世的会面,马肯森对于战史的熟悉留给皇帝很深的印象。1893年6月17日,马肯森转到第1死亡轻骑兵团。他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分别于1894年1月27日和1897年3月22日晋升为中校和上校。
1898年,他作为副官陪同德皇威廉二世访问巴勒斯坦。马肯森身高六英尺的体形和恳挚谦恭的举止使他在扮演这一角色上大获成功,获得了皇帝的器重。1901年9月,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为将军,派往指挥死亡轻骑兵旅。1903年,他调往指挥位于但泽的第36师,同时兼任皇帝的将级副官。同年9月11日,在这个职位上晋升为中将。1908年1月27日,马肯森晋升为骑兵上将,负责指挥第17军。同年4月29日,他再次结婚,对方是列欧妮?冯?奥斯汀。一战中马肯森参加了几乎东线的所有主要进攻。最初他隶属于普里特维茨的第8集团军,对抗入侵的俄军。1914年8月,他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合指挥的古姆宾嫩和坦能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胜利充分的补偿了他此前遭到的失败。他随后乘胜追击,参加了于9月9日开始第一次马苏里湖会战。
9月下旬,马肯森调往新成立的第9集团军,并在11月4日升任该集团军司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