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太
四川省巴中县人,1917年生。1933年1月参加红四方面军川陕保卫营,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作战英勇,不怕牺牲,不久就被任命为红33军98师294团2营1排长。1935年3月,他随部参加长征。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他被调到中央红军部队。1935年9月20日,他担任攻克腊子口天险的第一突击队队长。毛泽东同陈光、肖华、杨成武亲自看望突击队,要求他们一定要突破腊子口。第一个突击队战斗到剩下最后两人,王良太队长身负7处重伤,还顽强地战斗,掩护并配合后续部队一举攻克了腊子口。1936年2月,他被调到红二师四团四连任排长,在消灭阎锡山“满天飞”四团的战斗中,他率全排缴获山炮三门,不仅为当时部队中拥有最好的重武器,而且还为后来建立延安炮校奠定了基础。不久他就升任为四连连长,在攻打曲子镇的马鸿宾部队及攻打城子活捉敌骑兵旅长王有哲等战斗中,他又立大功。山城堡之战,他率全连与敌人拼刺刀,俘敌800余人,震动全军。
抗日战争中,王良太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4连连长。首战平型关,他所在的团由杨得志指挥,担负主攻任务,他率全连110余人英勇拼杀,战斗到最后仅剩30余人,仍坚持到取得胜利。由于他屡立战功,1938年他被提升为三营副营长。1939年6月,升任营长。他利用青纱帐,组织一支80多人的侦察队,骑自行车,佩20响驳壳枪,化装成老百姓,驮着柴禾、粮食潜至虞城县东门外埋伏,天黑后侦察员摸进城去,打开城门。他看到信号,即率两个连队打进城内,包围日军据点和伪县政府,一举消灭日军12人,伪军200余人,还活捉了伪县长。不久他又率4个连队,长途跋涉,成功地袭击了夏邑县的太平庄,全歼守敌。正当部队休息时,敌伪又组织小刀会4000余人将部队包围。他指挥部队沉着应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1000余人。当天下午,200多日军带着1000多名伪军,又兵分三路前来围攻,他派出小分队利用夜色和青纱帐作掩护,迅速消灭日军30多人,使全营巧妙地突出了包围。
1940年,王良太任教导一旅三团副团长,“皖南事变”后,他被调任新四军3师21团团长。率部在盐阜地区进行抗日活动。1941年6月,日伪军进攻新四军,他率全团从正面阻击敌人,掩护军部转移,还抓住战机指挥部队偷袭敌伪军,打沉敌军汽船三艘,消灭日伪军1000余人,受到军部首长表扬。1943年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他率团直属队和二营与建阳县大队合并成立了县总队,他任县长兼县总队长、总队政委,指挥部队进行游击战,拔出日军据点9处,使全县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1944年成立盐阜独立团,他任团长兼政委。次年1月他被调任第3师8旅22团团长,在攻打阜宁的战斗中,他率团担任阻击敌人增援部队和相机占领阜宁城的任务。他指挥部队痛击了敌增援部队后,尾随敌人迅速占领阜宁城外,抢修工事,乘其不备,一举攻入城内,并乘胜攻克了大蒲桥。他由指挥游击战转入指挥攻坚战,他再次受到军部通令嘉奖。
解放战争开始时,王良太奉命率部从苏北出发,日夜兼程3000余里,进入东北,一举解放了齐齐哈尔。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成立时,他被任命为五师参谋长,不久任副师长,后调任二纵队副参谋长。沈阳解放后,他升任二纵队四师师长。辽沈战役刚一结束,他即奉命率部挥师入关,直抵塘沽。他带领参谋人员深入塘沽镇北察看了地形后,在纵队党委扩大会上,提出了攻打塘沽的困难:“一是不利于兵力开展,水中无法构筑工事,也很难隐蔽接敌;二是水沟甚多,会迟缓战斗动作,增大伤亡;三是不能快速断敌退路,一旦战斗打响,敌人如从海上逃走,就达不到预期作战的效果。”他根据存在的困难,提出要神速地占领有利地段,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法。天津前线司令部根据敌情迅速做出部署,将二纵和一纵调至天津西郊。1948年12月30日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