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州城
祖州是辽王朝兴筑的第一座奉陵邑,城址在今巴林左旗石房子村北面。
辽王朝仿效唐王朝的典章制度,在皇帝陵寝的前方兴筑一座城郭,作为守卫和奉祀陵寝的奉陵邑。辽王朝先后兴筑了五座奉陵邑。辽太祖的陵墓称做祖陵,奉陵邑也就叫做祖州。
祖州是在契丹族迭刺部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兴筑的城郭。迭刺部是。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中八部之一,耶律阿保机的祖辈是迭刺部长,被选任过遥荤氏部落联盟的夷离堇,都是显赫的契丹大贵族。735年(唐开元二十三年)迭刺部长涅里被选任为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夷离堇,统领兵马大权,从此以后迭刺部便称雄于其他七部之上。涅里又译写作涅礼、泥里、雅里,是耶律阿保机的七代祖先,曾与唐王朝交往并受过册封。涅里的曾孙耨忽里,就是耶律阿保机的高祖,继任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夷离堇。耶律阿保机的曾祖萨刺德、祖父匀德实、父亲撒拉的都曾被选任为部落联盟的夷离堇,世代居住在祖州一带地方。耨忽里追封为照烈皇帝,庙号肃祖:萨刺德追封为庄敬皇帝,庙号懿祖;匀德实追封为简献皇帝,庙号玄祖;撒拉的追封为宣简皇帝,庙号德祖。耶律阿保机念念不忘迭刺部顺起的本土、祖先发样的世代居住地,死后也要归葬乡里。所以称其陵墓为祖陵,奉陵邑也就名叫祖州。
祖州城位于祖陵东南约2.5公里、上京城西北约20公里,按照契丹族东向的习尚,祖州城位于祖陵的东方,上京城位于祖州的东方,也就是祖陵、祖州和上京三个地点在一条直线上;契丹人习惯上的东方,实际上是磁针测量的东南方。
祖州城墙全是用土夯筑的,全城由外城、内城两重城组成。外城平面呈不等边的五角形,本是东南西北四面城墙,由于南墙因地形而在中部内折,所以形成不等边的形状。东墙长285米,在中部开设城门,因其直对着上京城,所以名做望京门。南墙长570米,在中部内折成为折背形,东段长305米,西段长265米;在中部开设城门,名叫大夏门。西墙长295米,中部开设城门,名叫液山门,并加筑有瓮城。北墙长600米,在东段开设城门,名叫兴国门,并加筑有瓮城。外城城墙总长1750米,约合唐里3里多。内城位于全城的后半部,城墙东西宽295米,南北长145米,东墙正中开设城门,名叫兴圣门,直对着外城东墙正中的望京门。从内城南墙的东端,筑有一段与内城墙等高的南北向矮墙,连接着外城的南墙;又自内城北墙的东端,筑有一段与内城墙等高的南北向矮墙,连接着外城的北墙,于是这两段矮墙与内城东墙连成一条直墙,将全城隔为东、西两半部分,将内城墙外的南北两侧都划入内城区域,即全城的西半部分都属于内城区域。现今全城城墙遗迹仍很清楚,一般高3米,西北部分高约6米。
祖州城的总体布局是:以内城为中心,布置以祭祀用的殿堂为主体;外城中布置官署、膳房、作坊及守护官军住所;守陵户等奴隶和百姓则安排在城外居住。
内城布置有城门、祭殿、享堂、石室等祭把用的主体建筑物。内城只在东墙正中开设一座名叫兴圣门的城门,经过发掘得知共有3个门道,用石块垒砌基础,门洞用砖砌成,其它部分用土夯筑,墙身外表包砖,城门上还建有城楼。内城正中有3座大殿基址,最前面的一座台基最大,应是祭殿遗址,发掘出有黑釉及灰陶瓦件、灰色方铺地砖及铁钉等遗物。内城的北面区域内分布有7座建筑台基,筑有一段东西.向的矮墙,将这个小区与大殿区域分隔开,应是与祭把相关的建筑物。内城的南面区域内,只有一座建筑物,就是有名的石室,通称做石房子。石室兴建在一处长10、宽13、高2米的台基上,用7块完整的花岗岩石板拼组成,石板厚约60厘米,前面用两块石板组成门阙,左、右、后三墙各竖立一块,顶上平铺一块,室内靠后部再平铺一块。这座平顶的长方形石室,长6。7、宽4,8、高3,5米,未发现有任何纹饰和铭刻,底部约深30厘米就是基岩,兴建在城内的一角,与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