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号
【建造简史】
“苍龙”号航母,由吴港(kure)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日开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母,有双层机库和全通飞行甲板,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并采取巡洋舰的主机以便获取较高航速。日本海军以后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参考该航母设计。满载排水量19800吨,蒸气轮机,8台锅炉,4轴,152000马力,最高航速34.5节,编制舰员1100人,武备为6座双联127毫米炮,28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63架(最多可达71架)。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炸沉。
“飞龙”号航母,由yokosuka海军船厂建造,1936年7月8日开工,1937年11月16日下水,1939年7月5日完工。是苍龙号的改进型,和苍龙号比,进一步加强了舰体结构强度,提高了舰艏,改进了装甲,最大的改变是岛式上层建筑改到了左舷。满载排水量21900吨,蒸气轮机,8台锅炉,4轴,153000马力,最大航速34.3节,舰员编制1101人,武备为6座双联127毫米炮,31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64架(最多可达73架)
中弹后开始起火燃烧的飞龙,注意前升降机的巨大弹洞
【战争历程】
苍龙号和飞龙号属同一级别中型攻击航母,都是日本海军的第二批航空母舰。苍龙和飞龙的原始设计是所谓的“航空巡洋舰”,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但设计之中发现:既多载飞机、又装载大炮是行不通也是不必要的。而后苍龙和飞龙设计成为专职航母。借鉴赤城号和加贺号的设计经验,苍龙号和飞龙号在排水量约为前者一半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与前者相近的性能,但装甲较弱。
苍龙号1934年11月开工,1937年12月服役。次年,苍龙号在中国海域游弋,其舰载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协助陆基空军侵华行动。飞龙号1936年7月开工,1939年7月服役。飞龙号比苍龙号稍长一些,其舰桥也不同于苍龙号,设在飞行甲板的左侧。服役后飞龙号与苍龙号编为第二航空战队,由山口多闻少将指挥。
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中原本没有两龙,在山口多闻的力谏下,苍龙号和飞龙号作为6艘攻击航母的组成部分参与攻击。并且由于续航能力强,在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又奉命增援威克岛。1942年初,第二航空战队南下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实施登陆前的空袭。1月24-25日,空袭安汶港;2月4日第二航空战队的飞行队从岸上基地起飞,对由荷兰多尔曼少将率领的英美荷澳四国舰队进行空袭。2月15日,第二航空战队与完成拉包尔空袭的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汇合。2月19日,一、二航空战队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协助战领荷属东印度,空袭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二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以及护卫舰群汇合对印度洋英海军进行扫荡,除加贺号外的其它袭击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空袭了锡兰湾英太平洋舰队的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基地,并在基地之外击沉了躲避不及的英军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和航母竞技神号。
1942年6月,四艘攻击航母(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和苍龙号)参与中途岛战役,全部战沉。第二航空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拒绝离舰,随飞龙号一起沉没。四舰中飞龙号最后受到攻击,之前其舰载机重创了美航母约克城号,后者最后被日潜艇击沉。
【性能诸元】
苍龙soryu 1934年11月20日动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竣工
飞龙hiryu 1936年7月8日动工1937年11月16日下水1939年7月5日竣工
苍龙 飞龙
标准排水量15900吨,总长227.35米;
宽21.34米 宽22.04米
型深20.4米 型深20.5米
吃水7.47米 吃水7.84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宽27米
载机 载机
96式战斗机16架(含预备机4架)96式战斗机16架(含预备机6架)
97式攻击机12架(含预备机3架)97式攻击机12架(含预备机3架)
96式轰炸机36架(含预备机9架)96式轰炸机36架(含预备机9架)
97式侦察机9架 97式侦察机9架
武备 武备
双联127毫米平高炮6座 双联127毫米平高炮6座,三联25毫米炮7座
双联25毫米炮14座 双联25毫米炮14座
动力 动力
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 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
152000马力,4桨(340转/分) 153000马力,4桨(340转/分)
航速34.5节 航速34.4节
续航力7680海里/18节 续航力7670海里/18节
舰员1100名 舰员1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