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航校――人民空军建设的基石
东北老航校是我党培养自己的第一批飞行员的摇篮,它为人民空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孕育了第一批精良的种子,在人民空军的 历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每当看到今天人民空军的阵容时,不能不想起这第一个“空中摇篮”。 我是东北老航校的第一批学员,我就是从这里飞上蓝天的。光阴似箭,四十年过去了,但老航校那段艰苦创业的生活,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奋斗的路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作出英明决策――在东北筹建一所航空学校,为将来建设人民自己的空军打基础。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热切期望,延安航空研究小组和原工程学校的部分学员,在常乾坤同志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跋山涉水,赶往东北。 在老航校创建初期,一穷二白,仅有从本溪日寇一个航空队那里接收来的部分飞机、器材装备和从辽阳、营口、鞍山、大石桥一带搜集来的十几架破旧飞机以及一些航空器材。仅靠这一点破烂家当,是办不成航空学校的。怎么办?创建航空学校的同志们一不打退堂鼓,二不坐等观望,向上级伸手要,而是自己动手,艰苦奋斗。决定组织力量,分头去东北各地搜集飞机和器材。 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当时,东北各机场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到处是残垣断壁,飞机都残缺不全,没有一架是现成的好飞机,全靠同志们东找一个机壳,西找一个轮胎。各种特种车辆和航空器材,如同一堆堆破铜烂铁,散在各处。而当时日伪残余势力还未肃清,“座山雕”等匪特猖狂骚扰,铁路交通也遭到严重破坏,这给搜集器材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然而,同志们为了建设自己的航空学校,都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大家冒着数九寒天,踏着冰茬,不分白天黑夜地奔波,历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丹东、齐齐哈尔、佳木斯、北安……有的同志积劳成疾,光荣负伤;有的遭土匪特务的毒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的误入了日寇储存细菌武器的仓库,感染中毒,身上脱了一层又一层皮,脸也麻了。为了搜集航空器材,同志们付出了无法计算的代价! 在运输的路上,有些地方山陡路滑,大车过不去,同志们只好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几十个人抬着飞机走。就这样,顶着漫天飞雪,跋高山、涉冰河,终于把搜集到的飞机和器材运到了目的地。 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我军 历史 上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光荣诞生了。正当航校准备在通化着手飞行训练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疯狂地向我东北大举进攻。一天上午,空中突然传来一阵沉重的马达声,十几架国民党轰炸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扫射,轮番轰炸,企图把我人民空军扼杀在摇篮里。当时,我们总共只有十几架能飞的飞机,被炸坏了六、七架。敌人疯狂的破坏,更激起了同志们的满腔怒火,同时也更坚定了大家建设航校的决心:“敌人想叫我们趴在地下,我们一定要飞上天去!” 我们没有被敌人空袭所吓倒,边疏散,边防范,坚持进行飞行训练。同志们克服了无数困难,把刚诞生不久的航校安全转移到了牡丹江畔的海浪机场。这个机场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同志们用炸药炸掉残破的机窝,用镰刀割掉丛丛荒草,推来一车车粘土细沙铺平跑道上的弹坑,又运来木材、砖瓦自己动手建教室、宿舍及器材库。校领导、教员、飞行学员。机务人员夜以继日地一块干。与此同时,迅速建立了修理厂,器材不够,工具缺乏,就东凑西拼,或找代用品替补,很快便修好了十几架飞机。虽然这些飞机油漆脱落,伤痕累累,但同志们对它的感情十分深厚,用自己的旧衣服把修好的飞机一遍又一遍地擦拭,都无限欣喜、无比自豪地说:“我们有了自己的飞机了!” 不久,我们进行了有 历史 意义的首次试飞。那时,一顶只能起拢发作用的单布飞行帽,一副飞行眼镜,一双翻毛鞋,就是全部飞行装具。第一次试飞成功,揭开了飞行的序幕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