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行中的过程观念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关于飞行中的过程观念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延展。过程是事物运动本身所具有的规律之一,飞行也不例外。 飞行作为一种特定事物,它的运动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连续性强。汽车有故障可以停在路旁,飞机一经起飞就必须连续地完成其全过程,不可能有任何间断。二是多元性强。汽车是在二维平面上运动,飞机则是在三维空间中运动,飞行的主要参数至少有十几个。第三是随机性强。飞行受影响的因素多,牵涉的部门广,地域跨度大,外界条件多变。这些因素随时都以信息的形式反映到飞行员头脑中,影响飞行员的操纵。 因此,飞行员应该把这些特点自觉地应用到飞行过程之中。针对连续性强的特点,飞行员必须做好特殊情况的处置预案,在连续的运动中排除险情,转危为安。针对多元性强的特点,飞行员注意力必须分配得当,随时综观全局,全面照顾,不要单打一,造成顾此失彼。针对随机性强的特点,飞行员必须注意提高敏锐的判断能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能够对复杂的信息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始终使飞机处于主动的地位和有利的态势。这些,都是飞行能力的组成因素。 不但如此,飞行员还应该用过程观念来看待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也是一个运动过程,对全过程而言,它是一个分过程。飞行员对每一个分过程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值,都要做出恰当的估计,才能顺利完成各个分过程之间的衔接转换,使全过程得以顺利实现。 起飞加油门,要适应发动机的加速性。太慢了会增长滑跑距离,太快了会使发动机喘振,甚至造成停车。这里主要考虑的是过程的时间值。 飞机打地靶,改出俯冲高度过低,结果撞地失事,就是因为飞行员对改出俯冲的过程估计不足,没有留下充分的高度余地。这里主要考虑的是过程的空间值。 复杂气象穿云落地,修正偏差也要有过程观念。如果飞行员急于求成,势必操之过急,大角度拦截,改回又晚,结果偏向另一侧,甚至造成“增幅振荡”,使偏差越来越大。这里既有过程的时间值,又有过程的空间值。 一次,一架伊尔-18飞机夜航起飞后三台发动机先后停车,飞行员返场落地,两次四转弯⑤都没能对正跑道,结果造成一等事故。三台发动机停车后,飞机向好发转弯的性能明显变差⑥,转弯过程显着增长,飞行员对此估计不足,没有给转弯过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余地,不得已场外迫降,造成事故。 前面所举“三叉戟”在某机场夜复全重起飞后一号发动机停车,返场落地属于超载落地⑦。飞行员认真分析了反推力减小、超重、跑道积水等因素对着陆滑跑过程带来的影响,重新估计着陆过程的数据,充分利用跑道长度和飞机的减速装置,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置措施,结果安全落地。 总之,飞行员的过程观念及其对每一具体过程的把握,直接影响飞行员的判断和决策,影响飞行员的操纵动作,影响飞行安全。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助数学图象把这种影响直观地描述出来。飞行员对某一具体过程的值的估计与过程本身实际的值的差值,称为“估计误差”。如果估计大于实际过程,则估计误差为正值,反之则为负值。把估计误差作为横坐标,把这种误差对飞行(实际上是对下一个具体过程)的影响作为纵坐标,那么,这种影响就成为估计误差的函数,此函数的图象呈现鱼钩曲线。(如图2)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飞行员对过程的估计过短,即误差为负值时,其不利影响是相当严峻的。反之,飞行员估计过长,即误差为正值时,其不利影响稍显平缓一些。这是因为,当差值为正时,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预有准备的状态,而且过程结束的信息会及时反馈到飞行员头脑中去,使其做出相应的决策,不会在时空上“侵占”下一个过程。而差值是负时则相反,或者使该过程超出了时空裕度(如打地靶),或者在时空上“侵占”了下一个过程,使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因而不利影响急剧增大,使曲线呈现明显的鱼钩状。据此可知,飞行员应使自己的主观估计最大限度地接近过程本身,使估计误差趋向于零。当不可避免出现误差时,则应当宁肯失之稍长,不要失之稍短。即是说,宁肯把过程估计得稍长一些,使估计误差为一不大的正值,始终处于鱼钩曲线的底部,把不利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飞行员头脑中应该具有明确的过程观念,而且还要对每一具体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值做出恰当的估计,避免估计误差的不利影响,顺利地完成各个分过程之间的衔接转换,使系统的全过程顺利地稳定地得到实现。 (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