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行中意识的能动作用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关于飞行中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于实践主体而言,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发生重要的影响。对于飞行员来说,更应自觉地利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调动和发挥思想上的积极因素,对于保证飞行实践的顺利完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前述飞行工作的一些特点可知,飞行员的思想因素对飞行的影响胜过其它行业。作为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心胸开阔、斗志旺盛、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等优良品质是必须具备的,甚至诸如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因素也会给飞行带来影响。在飞行实践中,因飞行员的思想因素影响飞行技术发挥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本文不拟详谈。这里,仅就“意识前置”问题谈一些看法。 什么是意识前置?意识前置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赖以发挥的基本方式或途径之一。广义的意识前置,是指就某一实践过程而言,在过程开始之前,实践主体就对此过程的操纵处于预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正因为如此,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表现为主动的、积极的。公共汽车急刹车,司机感觉不大,乘客却前俯后仰。常识告诉我们,思想上是否有准备,人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是广义的意识前置的含义。 飞行条令对于飞行员的每一次飞行,都明确规定了预先准备、直接准备的时间。这些规定的哲学意义,就是利用意识前置的作用,以达到有效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目的。 我们保证飞行安全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开展“安全预想”活动。为什么安全预想能够有利于安全飞行呢?它的哲学依据是什么?这正是利用了意识前置的作用,使飞行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应变状态下充分地发挥出来。 为什么要进行飞行后讲评?这种讲评对前一次飞行是总结,对后一次飞行来说,仍然是一种意识前置。 广义的意识前置对飞行员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应用广泛且卓有成效的。 下面着重谈谈狭义的意识前置。 什么是狭义的意识前置?我们知道,在一个系统开始之前,人们可以对系统的全过程从头至尾地预想。但是,在系统开始之后,人们的精力必然集中于系统中正在表现的某一具体环节上,不可能也不允许对其它环节的预想任意提前进行。比如,起飞时不能想着陆,做盘旋时不能想斤斗,着陆拉平时更不能去想关车动作,那样会出现“意念干扰”的消极作用。然而,每一具体环节的动作意念,又不能开始得太晚,盘旋了一会才想如何做好盘旋,斤斗拉了一半才想如何做好斤斗,这样也是不行的,这会造成被动状态,不利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发挥。那么,在连续的运动过程中,对每一具体环节、每一操纵动作而言,动作意念究竟什么时机开始出现,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干扰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呢?即是说,意识前置究竟应该提前到什么程度最为有利呢?这就是狭义的意识前置的含义。在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比如拉平落地动作,如果在拉平开始之前对整个拉平过程的动作、轨迹做出估计,这对于做好拉平落地是很有帮助的。相反,飞行员发生一个错误后,往往接二连三地出现错误,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飞行员的意念受到错误的刺激而停留其上,落后于飞机的运动,出现了意识后置,其消极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 狭义的意识前置作用产生的原因,仍然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我们知道,人往往自发地引导自己往注意点运动。滑冰转圈,一般要眼看圆心,骑自行车左转弯,眼睛一般也不会往右去看。在某一动作开始之前,人的意念已对其过程、轨迹、力度等作出了心理描述,人便会引导它沿着这种描述来运动。 就其本身特点而言,飞行中意识前置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飞行员更应该自觉地利用狭义的意识前置的作用,使每一个动作能够自然而然地衔接转换,使每一个动作都能高质量地完成,尽量避免前置过多带来的干扰和意识后置造成的被动影响。 飞行员的飞行素质是多方面的,哲学修养只是其中之一。当然,它也不可能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正如哲学的社会作用一样,它对飞行的指导作用,是通过飞行员的技术这个物质条件来发挥的。作为一个成熟的飞行员,懂得一点唯物辩证法,自觉地用哲学观点指导自己的工作,自觉地克服片面性和随意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