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俾斯麦”号的沉没让其姊妹舰、素有“北方孤狼”之称的“提尔匹茨”号战列舰嗅到了危险的气味。这个当时德军最大的战列舰再也不敢出“巢”,整天待在挪威北岸的阿尔塔峡湾内,虎视眈眈地盯着盟军的北极航线。必欲除“北方孤狼”而后快的英国皇家海军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与皇家空军联合作战,打上门去,将其捣死在“巢”内,永绝后患。
英国皇家空军装备的是重型“兰开斯特”轰炸机。该式轰炸机不仅安装了炸弹自动瞄准器,命中率相当高,而且携带有特制大炸弹,绰号“大顽童”,重达5.5吨。这种流线型的大炸弹投下时速度超过音速,能穿过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层。其设计者巴恩斯·沃利斯曾保证,“大顽童”即使稍微偏离目标,其威力也和直接命中一样。因此“大顽童”猎杀“北方孤狼”应是马到成功。
1944年9月15日,英国皇家空军对躲在“巢”中的“北方孤狼”进行了第一次猎杀行动,但由于德军抢先施放了烟雾,大团的黑烟将“北方孤狼”遮得严严实实,英国轰炸机找不到目标,只能盲目地投下炸弹,结果只有一枚命中。但就是这一枚“大顽童”,也将“提尔匹茨”号右舷炸开了一个长14.6米、宽9.7米的大洞。汹涌的海水涌进破洞,使舰艏吃水增加了2.4米。落在军舰周围的一些炸弹,还将舰上的光学仪器和火控设备震得七荤八素。“北方孤狼”元气大伤。可是,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还是下令让身负重伤的“北方孤狼”担当重任,开往特罗姆瑟,用作海岸浮动炮台,以其凶猛火力封锁出入特罗姆瑟的航道,以阻止盟军登陆。
10月15日,“北方孤狼”在拖轮的帮助下,拖着伤痕累累累的身躯,步履蹒跚地驶向特罗姆瑟。它没想到一架英国侦察机发现了它的行踪。英国皇家空军如获至宝,迅速派出32架“兰开斯特”轰炸机携带“大顽童”炸弹前往攻击。可是当飞机飞临“北方孤狼”上空、准备攻击时,晴朗的天空突然飘来一大片阴雨云,把“北方孤狼”遮在其中。皇家空军看不到“北方孤狼”,同时又受到德军防空炮火的威胁,不便久留,只得胡乱扔下炸弹便匆忙返航。“北方孤狼”侥幸又逃过一劫。
两次失手,英国皇家空军大为光火。他们仔细总结两次失败教训后认为,“北方孤狼”的火力不足为患,关键是要有好的天气条件,而且要在敌舰施放烟雾前发起攻击。11月12日是个轰炸的好日子,西北风将天空多日不散的阴云吹了个无影无踪。2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起飞,准备第3次猎杀“北方孤狼”。为了造成侦察飞行的假象以迷惑敌人,轰炸机一架一架地单独飞行,直到8时15分,才在特罗姆瑟东南方集结,再次编成4队,在3270~5000米高度上向目标逼近。此时,“北方孤狼”发现了大批临近的飞机,拼命向附近德军基地求援,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得施放烟幕,舰上的炮手们进入各自战位,大大小小的炮口指向天空。这次,幸运女神不再光顾这匹“北方孤狼”,强劲的西北风不断把浓烟吹散。锚泊地开阔的地形使烟幕失去了效用。9时38分,英机进入主炮射程。“北方孤狼”381毫米主炮发出巨响,将720公斤重的炮弹射向空中,紧接着,150毫米副炮和105毫米高炮相继开火,霎时间在皇家空军轰炸机的前方织成了一张严密的火网。皇家空军飞机周围到处都是炮弹-后产生的黑色硝烟,但英军飞行员毫不畏惧,飞到“北方孤狼”上空,沉着地打开了弹舱。5.5吨的“大顽童”像长了眼睛直扑“北方孤狼”。“大顽童”落下之处,冲天的水柱挟裹着海底的泥沙拔地而起,乒乓球大小的钢铁弹片四处横飞。这时,一颗“大顽童”悄无声息地钻进前甲板巨大的炮塔内。紧接着一声惊天巨响,几十吨重的炮塔被掀到了半空。舰上的德军惊呆了。还没等炸飞的碎钢片下落,一些水兵便调头向甲板下的舱室奔去。他们还寄希望于厚实的主装甲板,认为它能保住他们的命。但5.5吨的“大顽童”无坚不摧。这时,又一颗“大顽童”钻过左舷锅炉舱上部的装甲甲板,将左舷外板炸开了一个大洞。破口从主甲板到装甲甲板、鱼雷舱壁直至龙骨,长达14米。左舷主锅炉舱和主机舱进水。舰体迅速左倾。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又有4颗“大顽童”命中“北方孤狼”,且全部落在军舰左舷。不一会儿,“提尔匹茨”号左舷中部就有67米长的裂洞开始进水。舰体不断地向左倾斜。终于,9时52分,这头“北方孤狼”步了“俾斯麦”后尘!(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