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两汉民间兵器与民风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由于法律的宽松,两汉存在着相当发达的兵器交易,刀、剑、弓、箭等当时主要兵器

皆卷入市场,从而造成两汉民众普遍拥有私兵器的现象。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很重大的

。国家法律明确授予民众拥有私人兵器的权力,是两汉兵器交易繁荣的前提。汉高祖定鼎

长安后,承认民众皆可持有兵器,只是明令取消贾人操持兵器的资格“商人不得像普通吏

民一样享有操持兵物的权力正是汉初贱商政策的一个重要侧面。除商人外,与之同属非良

家阶层的医、巫、百工恐也不得自由拥有兵器。汉武帝元朔年间,丞相公孙弘以盗贼持弓

弩不利于官吏捕捉为理由曾提议禁止民众拥有弓弩。公孙弘的建议仅为试图禁止百姓持有

远射的弓弩,刀、剑等短兵器吏民们依然是可以合法持有的。不过,公孙弘的上奏在汉武

帝主持的廷议中遭到了时任光禄大夫、侍中吾丘寿王的反对,他认为:”愚闻圣王合射以

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所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

,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

夺民救也。窃以为无益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廷议的

结果是吾丘寿王之言得到汉武帝的赞同,公孙弘禁民挟弓弩的建议遂被搁置。

王莽取代西汉政权后一度禁止民众拥有弩机和铠甲,新初始二年二月“禁民不得?蟆

㈩??阄骱!!蓖趺У慕?畋砻嫔纤淙槐冉涎细瘢??导噬贤??耐跆铩⑺绞舻雀母锎胧

┮谎??徊还?敲挥卸嗌傩Ч?囊恢娇瘴摹H�刘秀起�本褪窃谕鸪枪褐缅蠡?缺?鳎??

褐行撕蠓铣?趺Э琳??次骶┚芍疲?窦溆涤斜?鞯南窒笏旄??毡椤?br>??两汉民众

拥有的兵器大多购自于当时繁荣的兵器交易市场,无论刀、矛、剑还是弓、弩、弹丸、矢

等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其实秦统一以前兵器交易业已较为盛行,如《韩非子?难一篇》

中有名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故事就是当时民间兵器交易的明证。西汉长安的兵器市

场最为兴盛,很多贾人都经营兵器生意。但是将兵器出售给匈奴人,要判死罪。因为匈奴

人器械未精,他们至长安后发现兵器市场中利器甚多,当然是纷纷购置;贾人们也以为在

长安中买卖兵器不必遵边关之制,从而违犯不得使汉精兵器流入胡族的禁令。

长期的兵器交易中还涌现出一些著名的产品,如《汉书》就谈到当时有一个叫“箭张

回”的人,“河平中,王尊为京兆尹,捕击豪侠,杀(万)章及箭张回、酒市赵君都、贾

子光,皆长安名豪,报仇怨养刺客者也。”显然此人是以擅长制作精利矢箭闻名于长安市

中的。除长安外,从文献记载中还可发现下述城市存在着兵器市场:如成都,《汉书?循

吏?文翁传》中有“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刀、布是指蜀刀

、蜀布,而且是从市场中购买的。宛城,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宛时即“于是乃市兵弩”。琅

邪海曲。渤海,例如龚遂为太守曾劝民释刀兵而操田器,“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

,卖刀买犊,曰:”何为佩牛带犊‘。“等等。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两汉的多数城市中,

当普遍有较繁盛的兵器交易活动及市场存在。从现存材料看,弩机与铠甲的交易相对于剑

、刀、弓箭要少些,可能这与其价高、政府控制较严有关系。

汉帝国对兵器交易规定有一系列的约束,其中最主要的是严禁汉地的精兵利器在交易

中流入以匈奴为主的各胡族。《史记?汲郑列传》如淳注引《汉律》曰:“胡市,吏民不

得持兵器出关”。疏勒河流域出土308号汉简也说:“禁毋出兵、马、谷、牛、羊”。塞外

羌胡也不得进入塞内采购兵器,如居延新简EPT5:149曰:“甲渠言毋羌人入塞买兵、铁器

者。”吕后时还曾禁止南越入汉购买铁器,《史记?南越列传》云:“高后时,有司请禁

南越关市铁器”。东汉又禁乌桓市买铁,《后汉书?应劭传》云:“(乌桓)得赏既多,

不肯去,复欲以物买铁。边将不听,便取缣帛聚欲烧之。”乌桓买铁的主要目的极可能是

制造兵刃,故边地官吏不愿应允。禁令虽然比较严厉,但由于厚利的驱动和汉时商品贸易

的发达,兵器还是通过走私、战争等多种途径流入胡族,如汉成帝时陈汤就谈到:“夫胡

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汉造兵

器的技巧已逐渐为北方各族掌握。

两汉兵器交易的繁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民众拥有兵器的普遍。在汉代,百姓

的私兵器有时也作为私人财产的一个项目登入国家户籍,如居延简37.22“?得成汉里大夫

彘建德,年?二,长七尺五寸,黑色,弓一”,汉简228.18“(某)里杨广,剑一,刀一

”等。汉代民间习剑之风的盛行也是当时平民多拥有兵器的反映,如东方朔“十五学击剑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提到当时吴、越民喜

好用剑,“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李陵也谈到荆楚勇士多为

剑客,“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刀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怯

于众斗、勇于持刺的齐地百姓也是广泛地拥有私兵器。东汉时的乐府诗中生动地描写一穷

困潦倒的贫民依然拥有一把利剑,“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

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当时吴、越民喜好用剑,“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

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文学作品是时代特点的集中体现,可见当时民众持有私兵器的普

遍程度。正因为平民广泛地拥有兵器,磨剑、修剑削即所谓的“洒削”也成为时人致富的

好途径,司马迁就慨叹道:“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总之,民众普遍拥有兵器是

两汉兵器易发达的必然结果,它进一步刺激了兵器交易的繁荣,两者是互动的关系。

两汉民间兵器的普及,使得民风武勇。百姓熟悉兵器。当时两汉打仗征兵过来就能用

,不要太多训练。因此,国家反应动员效率高,还省了不少兵器费用。汉征匈奴军队独立

战斗能力都很强,和这有关系。这真是有点象游牧民族从小就连军事技能。要碰上后世殖

民开拓时代这些人肯定威力无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