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军衔,与朝军联手抗美有不便
1950年7月4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时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的罗荣桓说:总干部管理部准备进行军衔、奖励的准备工作。同年9月,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管理部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尽量争取在第二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当时,中央军委为何这么着急?这是因为没有军衔,在战斗中就容易发生扯皮现象,所以早在1948年,中央军委就讨论过军衔的问题。
1950年12月30日,总干部管理部把筹备军衔列为该部在1951年的任务。不过,由于受 抗美援朝 的影响,该工作暂时停止,但这更坚定了中央军委实行军衔制的决心。因为在中朝军队的协同作战中, 朝鲜人民军 有军衔,而我军无军衔,这在确定指挥关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1951年8月,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 彭德怀 表示:“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中已感必要。”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 彭德怀 说,由于长期无官阶的制度,一时评定官阶是困难的,目前宜采取过渡办法。
1951年10月,中央军委指示全军展开干部评级工作。1952年4月, 彭德怀 回国治病,中央决定留他在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对干部评级的工作抓得很紧,当年基本结束。
2.苏联顾问帮着出主意
1952年冬,总干部管理部讨论军衔的等级设置,请总政、总后、军务部和苏联顾问卡苏林等对军衔工作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几套方案,11月26日上报中央军委。初步计划军衔分6等20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三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这个方案除准上将外,基本与苏联的军衔一致。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如果可能的话,拟于今年7月全军实行军衔制度(后中央军委决定延迟)。”1月20日,总干部管理部下发《关于军衔鉴定工作的指示》,规定军衔鉴定的内容、基本要求及进行的方法。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54年实施军队改革的决议,确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 实行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
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国 军事 系统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为适应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实施军衔制、干部薪金制、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
顺带问一下,林彪、刘伯承、 叶剑英 为何没有出席授衔仪式?毛泽东为何拒绝大元帅的军衔?为何没给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授衔?(他们都有军职)
(高手帮帮忙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