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诸子百家》序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道教与诸子百家》序

李养正同志是一位功力深厚、卓有成就的道教学专家,不久,他的又一部力作《道教与诸子百家》,即将出版问世,这是学术界一件喜事,值得祝贺!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道教协会就在当时的会长,知名的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的主持下,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计划对道教进行系统的研究;陈先生去世后,实际上就由养正同志具体地负责这一工作。不过,多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十年动乱的干扰,道协的研究工作,并未能很好地开展起来;养正同志,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为道协繁重的行政事务所牵累,也未能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和写作。只是到了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道协的学术研究工作,才算是逐步地有了一些头绪;而养正同志也才能逐步地摆脱了行政事务之累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上。这部《道教与诸子百家》,便是他在科研园地辛苦耕耘的最新成果。

道教,是我国一个固有的宗教,因而它与我国各种传统的思想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道教与诸子百家》一书,顾名思义,自然就是论述道教同传统的诸诸子百家之间的思想渊源。

我个人认为,在先秦诸子中,以老、庄(尤其是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代表了当时哲学思想的最高水平。《老子》一书所显示出来的那种高度抽象的理论思维和极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实为其他各家(包括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不及。形成于东汉末年的道教,尽管它是时代的产物,但在主要的思想渊源上,它都是上承道家的。先秦道家的首席代表人物——老子,成为汉代以后道教的鼻祖,正表明了这种思想上的继承关系。当然,先秦的老子,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而道教的“老君”,却被演化成了一尊神祗;老子的“道”,是一哲学命题,而道教的“道”,却变成了神学的东西。所以,道家与道教,虽然讲的都是一个“道”字,而其所以为“道”者却有所差别。对于这些,养正同志在《道教与诸子百家》这部书里,有着详细的论述。

百家典籍,浩如烟海,遍读为艰,养正同志却能博览群书,深入探索,并且从中一一揭示出先秦诸子同道教之间的思想渊源,立论中肯,言之确凿,这充分显示出养正同志的治学之勤与功力之深!而在儒、释、道三家的关系(特别是佛、道关系)上,同样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

他人有关宗教的著述(除通论者外),多半都是单就某一个宗教的历史(包括思想史),进行专门的论述,很少旁及其它;而这部《道教与诸子百家》,却是从思想史的宏观角度,把道教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放在整个思想发展史的广阔领域里,进行历史的探讨与剖析,这又显示出养正同志的视野之广与治学之博。所以,实在的说起来,这部《道教与诸子百家》,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它不仅具有着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而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论述,创见颇多,许多方面,言他人未尝言,发前人所未发(尽管有些观点,可能还会有不同看法),实在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出版之后,必将会受到学术界的欢迎与重视!

说起道教,它不仅在社会科学方面具有着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两样具有着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诸如在古代化学、医药学、生理学、性理学、病理学等等各个方面,在《道藏》文献里,保存了其它任何宗教所没有的丰富资料。作为“姊妹篇”,我殷切地期望养正同志能够继这部《道教与诸子百家》之后,再写出一部《道教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

我与养正同志相识已久,可谓知友。多少年来,在作学问方面,我们常常是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在这部《道教与诸子百家》一书即将出版之际,养正同志索序于我,说来惭愧,我于道教既无研究,对于诸子尤少涉猎,要我写序,实在为难,可是,养正同志的殷殷之情,终于使我忘其愚陋,遂不揣冒昧,略述如上,聊以为序。

郭朋

1991年2月5日于北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