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多数时候比唐强,这点毋庸置疑。
隋开国时敢和5股势力大战,其中突厥、吐谷浑、陈都是很强大的国家。隋在短短的8年里消灭了众多势力,包括吐谷浑(大国)、陈(大国)、梁(小国)、周朝遗留胡人势力、营州高宝宁势力等,并削弱了北方最强的势力突厥,使之一分为二,奠定了大隋的江山。在后面的附中列出了隋开国3年内的主要战争。
隋对历史的功绩可谓繁多,有3大平治典范的开皇之治,有妇孺皆知的京杭大运河、 赵州桥 等,其首创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沿用千年,开皇律也是奠定后世历朝历代律法基础。国家极度强盛富裕,就连极度凶猛的突厥也臣服于隋之脚下。
为了减少口水仗,我还是引经据典,以古文的例子为证吧。
《通典?食货典》“开皇九年,任垦田千九百四十万四千二百六十七顷。……到大业中,天下垦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千四十顷”,古今之未有也,唐未达到此高峰。
《中国赋税史》“文帝之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所得又五十万。……大业二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人口增加极快,唐之望尘莫及。
其富庶多有赞誉:元代的马端临在他的《文献通考》中说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随书?食货志》也记载“时百姓承平日久,虽数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一片繁华景象。
粮食物质储备之多不可想象,《贞观政要》甚至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可见物质储备之多,亘古未有。这里着重要提醒读者,注意“供”字,多指供给朝廷和军队使用,而不是老百姓。部分学者错误解地读为计算基数是老百姓,得出错误的结论,并据此污蔑隋朝执行的是横征暴敛赋税超重的暴政,实在是贻笑大方。
隋的赋税并不高,比唐初还低,《隋书?食货志》“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 。麻土以布,绢以匹,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未受地者皆不课。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役”。按照这个规定,隋代农民交纳租调的计算单位是“床”,一夫一妻为一床。按床缴纳粟、绢或布。单丁或奴婢交纳丁床租调的一半。而唐初的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缴纳租粟二石;岭南诸州纳米,上户纳米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调,随乡土所出,每丁每年纳绢(或绫)二丈,绵二两;
隋的创造力远不止上面那些,其中独创的义仓制度,可谓开创中国保险之先河(保险的雏形)。义仓目的“以备灾年赈给”,就像现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类,年轻时交年老是用,无病时交生病时用,其也做到无灾时交灾荒时用,可见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多么高创造力和智慧呀,实在是了不起的事。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义仓。
义仓又称义廪。是古代仓储制度民办粮仓的一种,为官督而绅办。民办粮仓分为义仓和社仓,义仓为县一级单位,一般在县政府所在地设置仓廪。社仓则普及范围较大,一般设在村镇。隋唐两代都在地方上设立义仓,储粮备荒。隋开皇三年(583)拜长孙平为度支 尚书 。他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隋文帝 表彰并采纳其建议。 唐太宗 于贞观二年(628)再置义仓。王公以下一般百姓亩纳粟(麦、稻、粳亦可)2升以备灾年赈给,由官府管理。 唐高宗 永徽二年(651)改为按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余各有差。唐代自 武则天 末年起,便以义仓粮解决国家财政困难。 唐玄宗 以后更把义仓税定为国家正式赋税收入。义仓在历史上时废时设。
参见《资治通鉴?一百七十六卷》:隋度支 尚书 长孙平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为差,储之当社,委社司检校,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隋主从之。五月,甲申,初诏郡、县置义仓。
可见隋朝是中国古代难得一见的强盛朝代。
附:看看隋3年内打了多少大仗恶仗
隋开皇元年(581年)八月丰利山之战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次年正月 高? 攻陈之战
隋开皇元年(581年)十二月至二年十二月突厥攻隋之战
隋开皇二年(陈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陈平始兴王陈叔陵叛乱
隋开皇二年(582年)正月甑山、?口之战
隋开皇二年(582年)六月可洛赅山之战
隋开皇二年(582年)十二月周盘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至五月隋反击突厥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白道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隋灭高宝宁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五月高越原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沙钵略与阿波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六月砂城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六月隋梁远击吐谷浑之战
本文内容于 9/28/2009 12:06:39 AM 被优势策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