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东方――中国和朝鲜、韩国的关系史》
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唐和新罗打了8年。
660年,唐在百济故地设5个都督府(后合并为熊津都督府)、72个县,并派王文度任都督,派驻5,000唐兵,连县官都是唐人,开始直接统治半岛西南部。
663年,唐任命扶余隆(百济末代太子)为熊津都督。
同年,唐单方面将新罗国改称鸡林大都督府,任命新罗文武王为大都督。同时唐要求新罗和熊津都督府签定盟约。至此,新罗从百济灭亡中没有得到好处。
668年,唐灭高句丽后,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由薛仁贵率2万8千唐兵进驻平壤。都护府下设9个都督府,包括熊津和鸡林。这样,新罗文武王名义上成了薛仁贵的下属。新罗表示反对,要求唐遵守唐太宗的承诺,即大同江和元山一线以南划归新罗。唐不仅不同意,还要求新罗将北部原高句丽领土交给安东都督府管理,将新罗西部原百济领土交给熊津都督府管理。该片土地属于靠新罗自己取得的与唐出兵无关。文武王决定适机报复唐。
668年起,高句丽人一直没有中断反唐的斗争。
669年5月23日起,唐将3万8千多户高句丽人内迁。
同年,新罗使节金欣纯和金良图在西安被捕入狱。
670年3月,新罗将军薛乌儒率1万新罗兵联合原高句丽太大兄(官名-官位排第二)率1万高句丽兵,过鸭绿江攻打辽东的唐兵。同年,高句丽人立末代国王(投降后住在长安)的侄子高安胜为高句丽王。高安胜派人向新罗王表忠诚。由此,新罗支持下开始了大规模高句丽复兴运动。(新罗的目的自然是利用他们抵抗唐朝)
唐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怒,派左监门卫大将军高侃和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率大军讨伐高句丽复兴军。复兴军抵挡不住讨伐军,要求新罗文武王救急。6月新罗文武王命复兴军退到金马渚。(属离熊津都督府管辖),并7月通报熊津都督府。熊津都督派人指责文武王。文武王立即派兵夺了82个城,斩5000唐兵(包括唐人县官)和7千百济兵。熊津都督只保留了数个城,紧急上书朝廷派援兵。
670年8月1日,文武王正式册封高安胜为高句丽王。
671年,唐朝只派了5,000多的兵,同年6月,新罗派兵占领原百济全境,斩唐兵5,300。只有少数唐兵和扶余隆以及百济名将黑齿尚志等突围成功。
671年7月,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大军讨伐新罗。薛仁贵先写信给文武王指责文武王的种种不是。
文武王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绝没有得罪天朝之国的意思,只是出于自卫、自存、自救和无奈才万不得已触犯了天朝之兵”,还列了种种理由,同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薛仁贵觉得文武王说得条条是理,只好退兵。
(这家伙不是一般的呆~~~~!!!)
672年8月,派高侃和李谨行率4万唐兵攻打平壤,两位大将军用兵如神,斩晓川、义文等新罗名将,大败8万新罗和高句丽军。
同年9月,文武王派谢罪团谢罪,同时释放所有俘虏,进贡大量金银财宝。上表谢罪的大概内容是“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天朝国的恩典,甘愿承受任何天朝大国下的罪,等等等
这样新罗暂时避免了危机
673年5月,李谨行再次打到临津江附近(今38线)
673年7月1日,新罗最有威望的将军金庾信将军死亡。
同年,唐趁机发兵攻打新罗北部。但,此次出兵的是藩兵,有勇无谋。在临津江战斗和汉江战斗中惨败。
674年,唐高宗废除文武王的封号,册封当时在西安(作为人质)的文武王之弟金仁文为新罗王。令李谨行等率大军护送。
同年,文武王册封高句丽王高安胜为报德王。
675年2月,唐过临津江攻破非常坚固的新罗七重城,李谨行率藩兵从海路到达买肖城(今仁川附近)扎营。新罗军损失惨重。文武王又派谢罪使谢罪。唐高宗恢复文武王封号,改封金仁文为临海郡公,并停止进攻 。(高宗也呆得可以!!!!)
675年9月,唐派薛仁贵攻打新罗,但遇到新罗的顽强抵抗。在泉井城(今汉城附近)战斗中失败,薛仁贵突围成功,带兵后撤。新罗攻打率兵20万驻扎在买肖城的李谨行,偷袭李谨行的大营,获战马3万80匹战马和3万多件兵器。李谨行只好后撤。随后的战斗中新罗取得胜利。
当时,唐朝的战略重点已经在西边,没有必要为了直接统治而在朝鲜半岛花费更多的精力。( 西突厥闹的吧?) 于是,767年2月6日,唐朝将安东都护府北迁至辽东城(今辽阳附近),熊津都督府(已名存实亡)迁到建安城(今营口附近)。
767年11月,薛仁贵为了恢复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是当时半岛的粮仓,现在也是)率水军从锦江逆流而上,在锦江下流歧伐浦战斗中获得胜利,但之后的战斗中没有得到丝毫便宜,反而被斩4千多将士。只好知难而退。( 笨!!!)
从此,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新罗也达到了目的。
677年,唐朝封高藏(高句丽末代国王)为辽东州都督朝鲜郡王,封百济太子扶余隆为熊津州都督大方郡王,企图安抚辽东的高句丽遗民和百济遗民。新罗为了争夺高句丽遗民的民心,680年,文武王将亲姐嫁给报德王,恩赐大量金银财宝,同时宣布报德王是高句丽的正统。这些笼络民心和收留高句丽逸民的策略取得了很大成效,高句丽遗民纷纷投靠报德王。
681年,高藏因谋反发配到四川。682年死在流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