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念念不忘砸烂旧世界。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们终止新经济政策[注: 苏联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因俄文缩写字头读音而简称“耐普”,为别于国内战争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定名。],不惜使用暴力,强制推行全盘农业集体化。将全体农民推入痛苦的深渊。集体化成了地地道道的针对农民的种族灭绝,而且受害者是农村的最优秀部分:最富裕、最富首创精神、最能干和子女最多的农民。代之而起的是集体农庄庄员,这种人对自己的劳动毫无兴趣,像农奴一样从属于集体农庄。苏联农业从此一蹶不振。
苏联农民(资料图)
文章摘自《经济观察报》2011年9月25日 作者:述弢 原题为《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
建国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强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缺地少地的农民。翻身农民喜滋滋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春华秋实,好不容易过上了几天舒心的日子。“辛勤愉快地耕种着政府分给的十多亩水田,秋收后交了两鸡公车公粮后,剩下的谷子装了几拌桶,新粮盖旧粮,年年吃不完。过年了,家中还杀年猪,全家都缝新衣、做新鞋。”这就是新中国[注: 【1】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语: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PRC) ,]农村生活的写照。
然而,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不久就打破了。咱们可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要“走俄国人的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搞农业集体化。
当时奉为圭臬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教导我们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即把小农户联合成为社会主义的大农庄,联合成为能使用拖拉机和其他现代化机器来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及其商品产量的集体农庄。”
这样做的结果怎么样呢?那本《教程》又说道:“布尔什维克党[注: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宣告诞生。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是俄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帮助千百万贫农群众加入了集体农庄,摆脱了富农盘剥。千百万贫农群众加入集体农庄,在农庄中使用着最好的土地和最好的生产工具,他们从前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如今在农庄里上升到中农的水平,成了生活有保障的人。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产粮区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食品和现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怎能放着这样的金光大道不走呢?于是,咱们就亦步亦趋,搞农业合作化,不出几年,就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已经够神速了,还觉着不过瘾,又搞起了史无前例的人民公社,比老大哥还先进,眼看着就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了。
先不说人民公社化造成的种种恶果。且说那个苏联的先进经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当时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又究竟了解多少呢?
人家的事情只有人家才有发言权。而最有发言权的,似乎并不是那个为斯大林[注: 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树碑立传的所谓《简明教程》,而应该是农业集体化的亲历者。遗憾的是,这些亲历者大多已经作古,硕果仅存者也已到了耄耋之年。那么,这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且听他们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