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这种正式地把斯大林[注: 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同列宁相比的做法是十分下流的。如果在性格的广度上来进行比较的话,斯大林甚至不能同墨索里尼[注: 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党魁,独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或希特勒[注: 阿道夫·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相提并论。
托洛茨基[注: 1879年,列夫?托洛茨基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富农家庭,1896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在革命过程中多次被捕入狱又多次侥幸脱逃。]简介:生于1879年10月26日,卒于1940年8月20日。俄国与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左翼领袖,工农红军、第三国际[注: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位于莫斯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和第四国际[注: 第四国际正文第四国际 Fourth International 1938年9月由托洛茨基分子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的主要缔造者。以对古典马克思主义 “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独创性发展闻名于世。
本文摘自《斯大林评传》作者:托洛茨基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内战结束的时候,斯大林在政治上还是默默无闻的。党内的应声虫们当然知道他,但是并不把他当做一个重要的领导人看待。尽管他是具有无上权威的政治局的成员,然而对于一般党员群众来说,他却是中央委员会中最不出名的委员之一。国内一般很少听到关于他的话,非苏维埃世界甚至没有感到有这个人存在。
然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对党的政治机器的控制变得如此强大有力,列宁认为,他的势力是如此有害,以至列宁在1923年3月同他断绝了一切“同志关系”。又过了两年,在十月革命[注: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而得名。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国参加俄国十月革命。 被宣传为俄国在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注: 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原堡中心的关帝庙,召开了有刘志丹、吴岱峰、习仲勋、惠子俊、杨森、张秀山、马文瑞、张邦英、蔡子伟、张策、黄子文、张庆孚等领导人和100多名工农兵代表参加的重要会议。]的领导成员中声望仅次于列宁的托洛茨基已经被斯大林掌握的机器贬黜到了一种岌岌可危的政治处境之中。斯大林不仅代替病中的列宁成为党的领导三人小组的成员,而且成了三巨头中最强有力的人,后来还成了列宁的唯一的继承者。
不仅如此,随着岁月的增进,他还取得了列宁从未享有过的那样大的权力——那的确是比悠久的俄国专制历史上任何沙皇所享有过的专制权威还大的权力。〔这种情形是怎么造成的呢?斯大林从政治上默默无闻一跃而在政治上飞黄腾达的原因何在?它的过程又如何?〕
每一个历史阶段,甚至像革命和反革命那样的大变动的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产物,都根源于前一个阶段并具有同它类似之处。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有些作家争辩说,布尔什维克专政只不过是沙皇制度的新版,他们像鸵鸟一样无视于君主制度和贵族阶级已经废除,资本主义已经铲除并实行了计划经济,国教已经废除并以无神论教育群众以及地主阶级[注: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凭借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已经废除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事实。
同样的,在斯大林战胜了布尔什维主义以后,这些作家中有许多人——例如那些以前曾经批评过布尔什维主义而现在变成了斯大林主义的同路人的维伯、韦尔斯和拉斯基之流——闭眼不看主要的难以歪曲的事实,那就是,尽管在非常时期曾经不得不采取镇压的手段,十月革命毕竟带来了有利于劳苦大众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巨大变革;相反地,斯大林主义的反革命却引起了不断把苏维埃社会秩序[注: 社会秩序正文表示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的社会学范畴。 中外思想家很早就注意社会秩序的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治”,]变得有利于少数享有特权的热月党式的反动官僚的社会变革。同样不顾基本事实的是,某些资本主义的叛徒,其中不少曾经是斯大林的仆从,他们把头深深藏在苦恼的幻灭的沙堆里,而看不到以斯大林为首的反革命尽管在表面上同法西斯党[注: 法西斯党 拼音: 解释: 意大利的反动政党。“法西斯”为拉丁文的音译,原意为“束棒”,象征权威。1919年,墨索里尼创立“法西斯战斗团”,1921年改组为政党,称“国家法西斯党”。]魁的反革命有某些类似之处,然而在某些决定性的、根本的实质问题上却是有区别的;他们看不到,这种区别的根源在于斯大林反革命的社会基础与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领导的反革命运动的社会基础有所不同,看不到这种区别是同无产阶级专政(不管受到热月党式的官僚们如何歪曲)与资产阶级专政之间的区别,同工人阶级国家与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区别并行不悖的。
再者,斯大林的经历同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这两个独裁者的经历比起来也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一点是这种根本区别的一个证明——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说是一个缩影。这两个人都是某种运动的倡导者,都是超群的煽动家,都是民众的喉舌。他们在政治上的崛起,虽然看起来似乎荒诞不经,却都是在举世瞩目之下凭着自己的动力发展起来的,而且是从一开始就同他们自己领导运动的发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斯大林崛起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它与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不相同。他的历史似乎缺少着前一个阶段,他的崛起的过程是在一种无法穿透的政治帷幕背后发生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的充满权力的身躯突然间从克里姆林宫[注: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市的红场旁边,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里走了出来,全世界第一次意识到斯大林的存在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独裁者了。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怀着更为热切的关注从个人方面和政治方面探讨着斯大林的性格。他们在他的个性的特征上搜寻着研究他的政治前途的锁钥。
要理解斯大林以及他后来获得成功的原因,必须首先弄清楚他的个性上的主要动因:权力欲、野心、嫉妒——那种活跃的、永不熄灭的对比他更有才能、更有权势、地位更高的人的嫉妒。墨索里尼曾经用他骨子里的那种特殊的吹嘘的口吻对一个朋友说道:“我还没有见过一个能够同我相比的人。”斯大林甚至对他最亲密的朋友也不敢说这样的话,因为那样做太粗鲁、太荒谬,也太可笑了。单是在布尔什维克党[注: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宣告诞生。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是俄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的干部当中,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一切方面都超过斯大林,除了他的野心勃勃以外。
列宁把权力当做行动的工具而给与很高的评价,但是单纯追逐权力的欲望却同他的性格格格不入。斯大林就不是这样了。从心理上看来,他一向认为,权力同它所服务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他要像运动员为了胜过别人而运用他的筋骨那样来行使他的意志——这就是他的个性的主要动力。因此他的意志不断聚集着力量,越来越咄咄逼人,越来越活跃,表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广,对一切都毫无顾忌。斯大林越是认识到自己缺少着许多为了攫取权力而必备的特性,就越加强烈地要弥补他性格上的每一个缺陷,就越要巧妙地在一定的情况下把短处变成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