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就是围绕着舷号574的K--129号潜艇沉没事故所发生的幕后故事,美国海军的疯狂打捞与苏联[注: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 平方公里),]海军的冷漠、无动于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实上,如果苏联政府一旦公开宣布核潜艇沉没,通报事故海域的大致坐标,从法律上讲,美国就无权打捞苏联潜艇。
文章摘自《海事大观》2006年第4期 作者:骑兵[注: 骑兵是陆军当中,骑乘动物作为移动手段的兵种。并不是所有使用马匹的军种都称为骑兵,有些步兵如龙骑兵使用马匹移动,但下马作战。]原题为《解密:苏联潜艇事故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编者按:二战后,苏联海军重点发展潜艇建设,为其国家战略利益服务,各种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定期出航世界各大洋,期间多次发生事故。每次事故中,都在潜艇和人员抢救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本文简要讲述苏联潜艇事故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M级“共青团员”号柴油潜艇事故
1956年,苏联海军开始为柴油潜艇寻找新型发动机,波罗的海舰队M级“共青团员”号潜艇装配一种能保障长时间潜航的新型动力装置进行试验。这种新型厌氧装置在结构上还不太完善,有随时爆炸的潜在危险,这种潜艇因而也被戏称为“打火机”。柴油机水下工作时使用液体氢作为燃料,潜艇上专门为其建造有储存舱,所有液体氢全部装在专用储存罐中。
M级“共青团员”号潜艇在瓦瓦金少校[注: 名称由来 少校 该词源于拉丁文“大的”、“职位较高的”、“年长的”等词汇,是一个古老的军事术语。 过程 四百多年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称号使用。]指挥[注: 音乐指挥手势 指挥 :zhǐ huī ①通过手势、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驾驭和控制乐队和合唱队表演的音乐家。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音乐团体必不可少的艺术领导者。]下,出海试验新型能源装置。不料,动力舱突然着火,潜艇随即迅速浮出水面。由于动力舱内储存有大量液体氢,随时可能爆炸,艇长命令全体人员迅速疏散到甲板上。起火5个小时后,潜艇失去纵向稳定性,开始以较大的后吃水差倾斜,沉入水中。此时海上起了暴风雨,天气非常恶劣,艇员们在肆虐的海浪中等待救援,最后只有7人获救。
事后分析表明,潜艇沉没的真正原因是,火灾导致舱室密封性能受到破坏,大量海水涌入潜艇,动力舱并没有发生爆炸。有人指责乘员们在处理这起事故时有点消极。也有人认为,建造类似厌氧动力装置有些超前,艇员们对如此复杂的装备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
全员获救的一艘柴油潜艇
1957年8月22日,苏联海军黑海舰队一艘潜艇出海,进入战斗训练[注: 训练 training 为了胜任指定的工作和完成分配给系统的任务所要求学习的程度。(防务采办术语-98)-xunlian]水域,得到许可后潜入水中。可是,原定时间(17点)已经过去,潜艇尚未浮出水面通联。黑海舰队响起了战斗警报。
原来,艇长别洛泽罗夫少校在得到柴油机进气阀门已被关闭的报告后,下令潜艇“迅速下潜”,结果,这一非常普通的命令导致了一起非常严重的事故。结构上并不完善的竖井关闭信号设备欺骗了艇长,海水开始通过并未完全关闭的阀门进入第6柴油机舱,潜艇迅速下沉,几分钟后,艇尾以60度倾斜角深深扎进海底沙泥中。
已淹没第6隔舱半壁空间的海水冲毁了隔板,开始涌入第7艉舱,并导致配电盘短路,引发火灾。为迅速灭火,第7隔舱被切断电力供应,此时第6隔舱2/3已被淹没,海水继续涌人潜艇。两个小时后,乘员们终于阻止了海水继续涌入。艉舱中的乘员全部转移到了艏舱。
潜艇中心指挥台分析了局势,此时艉舱已进水40吨,吃水差为60度,无法排水,下潜深度已接近极限,呼吸设备只能维持[注: 维持 拼音: wéi chí 解释: 1.维系;保持。 2.维护;帮助。 3.主持;保持。-weichi]70小时,食物可维持两天,无法确认事故救援浮标是否浮出了水面。艇长果断决定,采取措施,减小吃水差,排水。所有人员,包括军官,排成队,手递手地用桶、罐盛水,把艉舱内的水向艏舱转移。这是一项较重的体力活儿,造成吸氧量增加,一些人因呼吸困难昏了过去,其他人贝U继续努力,在转移了12吨海水后,潜艇高度上升了35~40米。潜水员们带上所有能带的物品,来到艏舱,但吃水差并没有减小,原来,艇艉被海底牢牢吸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