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美军指挥体系:究竟是什么人在指挥美国军队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核心提示:由于文职的国防部长一般不懂军事,战时往往给予参联会主席较大的指挥权。但在美国历史上,国防部长独揽军事指挥大权,撇开参联会赤膊上阵也不少见。这当然与国防部长的性格等有着莫大关系。

本文摘自《看世界》2004年第7期,作者:何奇松,原题:《谁在指挥美国军队[注: 军队最高指挥美国总统是美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可以直接决定打谁,不过需要经过国会同意(海军陆战队除外,他们可在国会不授权的情况下对外作战),但总统不可以直接调动军队的一兵一卒。]》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大出风头,而根据法律承担军事指挥协调的参谋[注: 参谋 【词语】:参谋【注音】:cān móu 释义 军队中参与谋划军机,协助军事主官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部队行动、管理和训练部队的军官。]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上将默默无闻。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注: 海湾战争(Gulf Wa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有天壤之别。那时国防部长切尼不指挥军队,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则因直接指挥军事行动[注: 概述 军事行动,指有组织地使用武装力量的活动。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往往配合军事计划,以代号指称不同的任务以便执行。]、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速败伊拉克军队而名声大噪。斗转星移12年,两场战争的导演、领衔主演者——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的角色来了个180°的大转弯。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要说明这一问题,须从美军指挥体系来解释,当然也要考虑到国防部长的个性。

陆军部[注: 陆军部 开放分类: 军事、北京、历史、军部 官署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练兵处,置总理亲王一人,会办、襄办、提调各一人,分军政、军令、军学三司。]长与陆军总司令的一山二虎时代

1774年美国独立后,先后设立了陆军部和海军部。按法律规定,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分别是总统在陆军和海军中的代表,而且两位部长必须由文官担任,其本意是防止出现军人独裁。但是产生了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出身文官的部长对军事知之不多或对军事一窍不通,肯定会对军事行动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次美英战争(1812年~1815年)美国饱尝了其恶果。为协助陆军部长指挥军队,设立了由陆军部各局头头组成的参谋部,实际上对战争的指导根本起不上作用。战争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集中的指挥体系,1821年陆军部长任命了一位军官出任陆军总司令。这样陆军部长从参谋部获得技术方面的建议,同时通过陆军总司令来指挥军事行动。理论上,陆军部长的职权要高于陆军总司令。但在实践中产生了问题:陆军总司令能真正指挥陆军吗?如果实施指挥,陆军部长往哪里摆?这就等于篡夺了“陆军部长作为总统的指挥代表的职权”。如果不实施指挥,这个职位则形同虚设且显得累赘多余,其结果给原本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带来了麻烦。

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纵使陆军部长与陆军总司令有摩擦,但问题不大;战时,如果两者就指挥权限发生杯葛,相互掣肘,那么军事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这种情况。1846年~1848年的美墨战争,陆军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各自有一套作战方案,各自指挥能控制的军队,令当时的波尔克总统不知道通过谁来发布命令。这样拖延了战争的进程。部长和总司令的职权不明,也使前线指挥官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命令。美国内战初期,北军往往受此影响,前线指挥官有时在同一时刻收到部长和总司令完全相反的命令,令他们左右为难,结果导致战事失利。为改变指挥体系的混乱[注: 影片介绍 导演:Coline Serreau主演:凯瑟琳·弗洛 Catherine FrotVincent Lindon类型:剧情 / 犯罪 / 喜剧更多中文片名:骚乱片长:109 min国家/地区-],林肯[注: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十六、十七任总统,是美国第一位被刺的总统,他废除了奴隶制度。1865年4月14日,亚伯拉罕·林肯遇刺。]总统任命格兰特领以前只有国父华盛顿[注: 美国首都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C.) ,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的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流处,]享有的中将军衔[注: 军衔是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军人的这种等级称号,在旧中国和现在的台湾地区称作“军衔”。]为总司令,执掌北军军事大权,号令三军,全权指挥军队的军事行动,令陆军部长负责兵员招募、后勤补给等事务。这一举措加速了北军的胜利。

但是,林肯确立的指挥体系,有悖于法律规定,事实上剥夺了陆军部长的军事指挥权。格兰特当总统时,让其内战中的搭档谢尔曼出任陆军总司令统领陆军业务,并命陆军各局都要向谢尔曼报告工作,但遭到国会的猛烈批评,他只好收回成命。陆军部长和陆军总司令的职权仍然没有划清,这再次影响到此后进行的美西战争[注: 美西战争,是1898年4月21日爆发的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美西战争后,陆军部长鲁特认为职责混淆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该是结束陆军部长、陆军总司令以及陆军各行政、技术、后勤等部门三足鼎立、相互倾轧的时候了,应建立一个决策一元化的中心。他仿照德国总参谋部的样式来组建陆军的总参谋部,用陆军总参谋长取代陆军总司令。参谋部由作战军官控制,为总统和陆军部长就陆军的战略计划、陆军的发展等有关事宜提供咨询,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并指导陆军的训练。其实鲁特的设想并不新奇,早在美国内战时,林肯就设立了陆军参谋长一职,便于林肯与总司令格兰特之间以及总司令与下属各战区指挥官之间进行联系,内战后也有人提出了要建立德式总参谋部的设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