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有一个旅游景点,叫“始皇临江处”,是秦始皇从栖霞山下渡江往江北去的地方。《史记》中有记载:“始皇三十七年,东巡会稽,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至琅琊。”
《辞海》对“江乘”的解释是:“古县名。秦置。治今江苏句容市北。三国吴废,晋复置,隋开皇初又废。为长江下游重要渡口,当南北交通要冲”。“江乘”是栖霞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行政单位,相传西湖村(今已划归仙林大学城)所在地为江乘县邑治所所在地。江乘由秦始皇东巡时设立,尽管“江乘”县早在隋代便被废了,但“江乘”作为一个行政区和地名被一直保留,这是在多部地方志书中仍可见到。
说到秦始皇与江乘的关系,不能不说一说历史上的一条通过栖霞的人工道路——秦驰道。秦始皇提出“车同轨”和“书同文”,规定驰道路幅路容为“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今有人经对驰道遗迹查测,路宽为12~15米,这在当时是十分壮观的了。据考证,前些年栖霞街道的西湖村、朝阳村还可见驰道遗迹。
栖霞区境内的秦驰道,是从丹徒入江乘县到江乘浦渡口间的道路,《乾隆江南通志·舆地志》载“摄山西北有水注江乘浦,入摄湖,即秦始皇所从渡江者”,丹徒至江乘,沿途大都是丘陵岗地,行路艰难,在此段开凿驰道,工程十分艰巨。相传秦驰道开凿时,仅凿京岘山(在今镇江)工程之赭衣囚徒,就有3000人。在南京任江宁知府的王安石,对秦皇开筑的驰道耿耿于怀,曾作诗一首,诗云:“穆王得八骏,万事不修期。茫茫千载间,复此好远游。车轮与马迹,此地亦尝留,想当治道时,劳者尸如丘。”。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秦驰道的开筑将江乘乃至整个南京纳入全国经济文化体系中,对当地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还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栖霞有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