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封土是按"树草以象山"的设计思想营建的,秦陵地宫则是模拟宇宙设计的。秦始皇陵园无疑也有一定的设计思想。10余年来学界同仁就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杨宽先生在《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探讨》一文中指出:"秦始皇陵园的布局,就是按照国都咸阳设计的,也就是和张仪等人设计的成都城差不多。把双重围墙的陵寢造在陵园的西部,陵墓造在陵园的西南角,就是按照咸阳和成都的小城(即宫城)造在大城西边而布局的。不仅陵园布局的设计是仿效都城结构的,甚至采用挖掘鱼池来取土的方法也是仿效都城的建筑的"(《文博》1981年第3期)。秦始皇陵园果真是按咸阳设计的吗?
陵园仿都邑营建的思想盛行于战国中晚期。《吕氏春秋·安死篇》曾针对当时厚葬之风指出:"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这里说的是陵园的内阙庭、宫室等建筑比若都邑,绝不是说陵园所有陪葬坑及布局都是完全照搬都城的。退一步说,如果完全仿照咸阳,那么陵墓封土、地宫形制又是仿咸阳城哪一点营造的呢?何况当年的咸阳城是什么样子至今还是一个谜。所以笔者以为"若都邑"的本意主要是指陵园的城垣而言。充其量只能是模拟都邑而已,若是将陵园的一切都要从咸阳城寻找对应的地方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学术界另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陵园的整个建筑布局是模拟生前,把地上王国统统地搬到地下。诸如那高大……。内城内有寝殿、便殿、寺园吏舍,还有供皇帝出行的乘舆,游猎用的苑囿。外城外边的厩苑内有供驾车和骑乘用的骏马,更加上地宫内具有百官次位以及无数奇器珍怪,正构成一幅封建帝王理想的宫域图"。(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序言,文物出版社1983年。这是秦陵考古专家袁仲一先生较早提出的一种学术观点。这一见解言之有据,受到大多数专家学者的首肯。
就秦始皇陵园整个建筑布局来说把它看作作"一幅封建帝王理想的宫域图"无疑是对的。如果从陵园建筑设计思想角度来说笔者以为它是多元的,即封冢是按"树草木以象山"的思想设计的;内外城垣是模拟都邑设计的,地宫是模拟宇宙设计的内涵与布局则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埋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