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是西汉中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和理财家,13岁入宫作侍中,跟随汉武帝,39岁出任大农丞,主持全国的财政工作达22年之久。为配合汉武帝对外连年用兵、大举开疆拓土,桑弘羊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先后推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了汉武帝对外用兵和挥霍无度的庞大开销。桑弘羊以此深得汉武帝的宠信,被赐爵左庶长。而在这一系列强制性经济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却害苦了百姓,甚至连中等以上的商人都被弄得破产。但为确保这些政策的落实,汉武帝不惜推行酷吏政治,搞得整个社会危机四伏,上下不安,人人自危。汉武帝本人在晚年也曾明确表示:“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并颁发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死在游兴途中,遗诏立只有8岁的少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汉武帝还遗诏霍光、桑弘羊、金日憝、上官桀、田千秋为辅佐昭帝的顾命大臣,共同掌握朝政。在这五位顾命大臣当中,田千秋年迈不管事,金日憝第二年就去世了,辅政之事实际上由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个人执掌。而霍光是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而为顾命大臣的,汉武帝病危时又明确地让他行周公辅成王的事,所以昭帝即位之后,霍光独揽大权。
汉武帝曾强力统治西汉王朝54年,在他身后,是坚持还是改变汉武帝政治路线的问题,便成了执政者的首要问题。霍光试图恢复汉初休养生息的办法,以恢复民力和国力,而桑弘羊作为汉武帝政策的主要制订者和执行者,试图继续推行汉武帝政策。他执地认定,凡是汉武帝制订的路线一律不得偏离,凡是汉武帝施行的方针都要统统遵照执行。
道不同,不相与谋。桑弘羊与霍光的政见分歧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霍光的亲信杜延年建议说:“现在年景不好,一些农民还流落在外乡,应该恢复孝文帝时的政局,提倡节俭,对下宽和,争取百姓的支持。”霍光同意了杜延年的意见,让各郡国推举贤良文学之士60多人,集中到首都开会,讨论民间有什么疾苦,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重大问题。贤良是已经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学是在某种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名士,他们都不是国家的官吏,而属于民间的知名人士。参加这次会议的60多名贤良文学中,至今留下姓名的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等。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为著名的经济政策研讨会──盐铁会议在长安举行。会议一开场,贤良文学就率先“发难”,盐铁官营违背了古代“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原则,是“与民争利”,导致国富民穷,是“民间”一大“疾苦”。同时,“末盛则本亏”,破坏了农业生产,伤了国家的元气。由此,贤良文学要求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代之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并用德治替代酷吏政治。桑弘羊与之展开激烈的辩论,极力阐说“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乃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不足”的道理,并全面肯定了汉武帝政策,并明确表示要继续推行这一政策。
表面上看,在盐铁会议上,激辩的双方是贤良文学与桑弘羊,霍光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实际上,盐铁会议较量的双方,就是桑弘羊与霍光。与会的贤良文学是受霍光选派而来,即为霍光的代言人。霍光召开这次的会议,意在利用贤良文学的激进情绪,批评和打击政敌桑弘羊,并改变汉武帝的政治路线。不然,会议结束之后,霍光怎么会给参加会议的贤良文学以列大夫的官爵呢?
桑弘羊为自己的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次年(公元前80年),一直与霍光争权夺利的上官桀卷入“燕王之变”谋反事件,桑弘羊也受牵连,被族诛。其实,在专制政体下的所谓“谋反事件”,大多是用来打击和整肃政敌的“杀手锏”,至于是否属实,就只有打击者和整肃者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