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秦始皇本纪》
关于秦王政之母的家世,《史记》的记载表面上似有矛盾之处。
《吕不韦列传》中先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则秦王政之母似乎是出身卑微的娼家,但同传后来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这样一来,秦王政之母似又变成了可以躲避官方诛杀的“豪家女”。
而从《秦始皇本纪》载灭赵后秦王政立即“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来看,应该与“豪家女”的说法相符,毕竟一个区区“诸姬绝好善舞者”不太可能在邯郸城里有很多仇家。
其实,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也许并不矛盾。我们看《扁鹊列传》中透漏的战国时代各地风俗: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兒,即为小兒医:随俗为变。
可见,“贵妇人”是当时赵国一种显著的社会风气。
再看《货殖列传》中关于赵地民风的描写:
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地馀民,……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後宫,遍诸侯。
甚至有的文献还记载有燕赵之地丈夫以妻子侍寝来招待客人的民俗。所以,这里可能的解释就是,当时赵国上层女子能歌善舞、并与向吕不韦这样的富商大贾发生交往、同居为妾至少是被允许的,甚至是被鼓励的。秦王政之母赵姬,既出身豪族大家(大概是赵国王族远支),又兼有了某种倡家女的色彩。早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赵姬,到了中年以后作了秦国王太后,于是“*不止”,终于因与嫪毐通奸而导致政变,自然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作为赵国“豪家家女”,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入秦为后家,像从前几代秦王后家一样,秦政的母家不免也给秦国政坛带来了某种复杂的影响。比如赵高。
从赵高的身世来看,
《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这里虽然史无明文,但似乎也可以推测赵高是属于随同秦王政母子从赵国来的一批奴仆中的一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考虑到赵高与秦政母子早年的渊源关系,其大罪遇赦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有趣的是,后来始皇死于沙丘宫,而赵高也正是在这座从前赵国的旧宫中定策立储成功,从而由此成为秦帝国的主宰者的。)
现在我们所知的,从邯郸倡女一跃而升为王后、且深刻的影响了国家政局的女子,秦政之母赵姬却并不是唯一一个,另一个就是赵国的悼襄王后。
《赵世家》:赵王迁,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废適子嘉而立迁。
又刘向《列女传·孽嬖传》:倡后者,邯郸之倡,赵悼襄王之后也。前日而乱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李牧谏曰:“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王曰:“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遂娶之。初,悼襄王后生子嘉为太子。倡后既入为姬,生子迁。倡后既嬖幸于王,阴谮后及太子于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于罪,王遂废嘉而立迁,黜后而立倡姬为后。及悼襄王薨,迁立,是为幽闵王。倡后-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其后秦兵径入,莫能距迁,遂见虏于秦,赵亡。大夫怨倡后之谮太子及杀李牧,乃杀倡后而灭其家,共立嘉于代,七年,不能胜秦,赵遂灭为郡。诗云:“人而无礼,不死胡俟?”此之谓也。
这位悼襄后对于赵国灭亡所起的作用,也许不亚于李牧之死,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