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欢庆,开怀饮酒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众多节日中,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饮酒又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一个重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椒柏酒,而且是让年龄最小的先饮。东汉时期,初一(又叫元旦)黎明时,各级官吏都要到朝廷给皇帝行贺年之礼,皇帝也兴致勃勃地接受群臣的朝贺,名曰“正朝”。汉制规定,群臣入宫朝拜需根据品位的高低带不同的礼品,皇帝也要设宴款待群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御宴。经学家戴凭官侍中时参加一次御宴,皇帝为考察大臣们的学问,特令大家互以经史考辩诘难,释义不通者让坐给通者,戴凭连连获胜,连坐五十余席,一时传为佳话。这种朝贺之风往后愈演愈烈,曹植在诗中描写曹魏时期的盛况说:“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佳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活,敝敝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碧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爵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慈喜,千载为常。欢笑为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傅玄的《朝会赋》描写晋时情况更加生动形象,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元、清两朝的蒙、满两族入主中原后,也都积极汲取汉文化,极重元旦朝贺之礼,把赐宴当作拢络人心的有效手段。元诗人萨都刺《都门元日》一诗写道:“元日都门瑞气新,层层冠盖羽林陈。云边鹄立千官晓,天上龙飞万国春。宫殿日高腾紫霭,萧韶风细入青雯。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椒觞到小臣。”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