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因为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才将旧历元旦改称春节。
进入腊月后,天寒地冻,农活较闲,人们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开展各种喜庆活动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届时,市场上年货充盈,卖年画、窗花、鞭炮灯笼、脸谱、春联以及节日食品用品等,人们摩肩接踵,货摊一个挨一个,讨买叫卖,热闹非凡。在几千年形成的节日习俗中,像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被淘汰。其他像贴春联,挂年画、贴剪纸等习俗沿续至今,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初一破晓,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佳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长寿等。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粘面做成粘糕(也叫所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
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粘糕最为著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粘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编辑/颦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