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美:外国人报道南街村
——南街村系列报告 (4)
南街村每年接纳40多万游客,其中大约有百之一、二的外国人。在这些外国客人中,有的是资深的要人、著名报刊的编辑、记者,也有的则是跟团来华旅游或个别去考察的平民百姓。这些人的观点、切入点不尽相同,褒贬也不一,却针锋相对。这里从一个侧面,介绍一组外国人眼中的南街村,也许有点意味。
伊拉克青年穆罕默德,于1997年夏天随团去南街村旅游,在其写的《我眼中的南街村》一文中,留下了这么一段感人的文字:
1997年夏天,我随中外青年采风团到河南省临颖县的南街村进行了一次社会考察。
?
一路上听到许多关于南街村的议论:什么“走向共产主义”啦,“按需分配”啦,“毛泽东思想”等等。这些词,我曾在中国的报纸书刊中见过,但从来没亲自感受。置身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这些词似乎已属于一个陌生的时代。我想,南街一定是个神奇的地方。
8月26日清晨7点多,我们在经过一夜的旅行后,终于到达了南街村。由于一夜没睡,我感到疲惫不堪。忽然听到一阵热闹的欢声,顿时清醒了许多。原来南街村的村民听说有外国人要来参观,早早地就在村子的主路两侧夹道欢迎,还有军乐队奏乐。热烈的仪式就像在欢迎国家元首。我们一边走一边向南街人招手,他们的热情令我们这些外国人十分感动。
令我惊奇的是,在村子路口正中,有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中国学生告诉我,他就是毛泽东。
当天晚上,我们到一位南街村的村民家作客。原来,南街村村民的生活用品是配给制的,家家有住房,使用的电器、家具也都是村里发的,这真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这家的男女主人都在村食品厂工作。老婆婆(男主人的母亲)好奇地看着我。我冲她笑笑,问她:“你为什么总看着我,我不好意思了。”
她友好地说:“因为你的眼睛很漂亮。”
“真的吗?”我高兴极了,说:“那我送给你吧。”
她打趣地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们都笑了。但是由于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并不顺利,幸亏后来有个中国同学来帮忙,才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每当我问她“好不好”时,她总说“中”。中国同学告诉我,这是河南方言,就是“YES”的意思,而我错把它当成了“NO”,闹了不少笑话。亲切的交谈使我们与村民间的距离缩短了。告别时,他们送了我们很远,并邀请我们有空再去坐坐。他们说:“到了南街,就是到家了。”
走在回宾馆的路上,心里仍回忆着主人一家的热情真挚的话语,“到家了”,我自言自语地重复着这句话,心里很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参观了南街村的幼儿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办企业。
村里的幼儿园条件十分优越,小孩子们快乐地唱歌、做游戏,每间教室都有地毯和钢琴,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拍照留念。
学校也十分美丽,老师们讲课慷慨激昂,学生们认真听讲,有好几个班在上英语课,“A、B、C”的朗读声此起彼伏,分外响亮。
我们还参观了村里的啤酒厂、胶印厂、巧克力厂。每个厂子都很干净,很有秩序。我们每天吃的,用的,也都是南街村自己生产的,特别是南街村生产的巧克力棒,我最喜欢。?
村里的道路宽敞平坦,两侧或是拔地而起的楼房,或是平坦的草地,就像一座美丽的城市。要不是路上汽车很少,很安静,我真忘记这里是农村了。?
我们还观看了南街人表演的文艺节目,妙趣横生,让我觉得这里的人像生活在天堂。?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街村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
13年前,南街村是个贫困落后的村庄,有个叫王洪彬的青年带领着村民进行了一次改革。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大家团结一心,改革开放,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终于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敬佩的心情难以言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留恋,但是考察即将结束了。8月29日,村长王洪彬为我们每个采风团团员亲自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从此,我有了第二个家——中国南街。
离别是痛苦的。村里的乡亲也出来送行。那位风趣的老婆婆也赶来了。我跑上去握着她的手说:“老婆婆,我祝你长寿,好吗?”她点头笑着,手却握得更紧了……?
我想,如果你爱上了一道风景,你可以在大饱眼福后欣然离去,但如果也爱上了那里的人民,你却无法割舍那一份感情。?
我向车窗外送别的人群挥手告别。人们向我微笑着,我知道这微笑足以包容千言万语的祝福,于是,我也还他们以微笑,因为我期待着与南街人民再次相逢。
据《参考消息》报道:2004年,日本《文艺春秋》月刊4月号,发表了日本《东京新闻》编委清水美和的文章, 题目是:《不为人知的中国农村现状》。文章说:
“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一栋栋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向自由经济大踏步迈进,连日本都感到自愧不如。但是如果来到中国的农村,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以南约100公里,有一个南街村。那是一个3000多人的村子,至今还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实行土地和工厂由村民集体所有的集体经济。就是这么一个小村,甚至在中国引发了‘南街村现象’热,去那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个不起眼的小村为什么会在今天崭露头角呢?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分田到户的政策把在‘人民公社’中劳动的农民解放出来。就像日本一样,允许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因此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南街村党支书王宏斌对分地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土地分了,人心散了。’
“南街村当初也曾把土地使用分配给农户,实行自由耕作。但是,据说其结果是:‘部分人赚了钱,多数群众被骗,党组织腐败了。’‘在农民要求下’,村党支部收回土地,购入农业机械,实行大规模集体经营,从加工小麦开始,发展了村营企业。今天,该村有方便面、包装材料、涂料等26个村营工厂,其中还有与日本合资的印刷厂及引进了德国技术的啤酒厂。
“在这20年中,该村的产值增长2000多倍,雇用了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1.1万人。相反,农业比重下降,只有70人在67公顷的耕地上工作。
“谈及成功的原因,王宏斌肯定地说:‘是因为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集体经济。’他说:‘人民公社的时候农民生产热情高,全国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南街村的经验似乎与改革开放的方向背道而弛,但是它在中国却受到欢迎,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停滞,农民收入从90年代后期起便难以增长。1985年城市和农村的收入相差两倍,而现在扩大到近3倍。”
文章还对中国农业问题发了一番议论,他说:“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发展迅猛,但是13亿人口中,还有70%住在农村,中国是“农民大国”。农村经济停滞会动摇通过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中国发展战略,对社会稳定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认为,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原因是农产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过剩,城市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降低,对农产品的支出难以增加。
“中国农村有一个根本性的难题,那就是可耕土地有限,而人口又太多。
“中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4公顷,还不到日本的1/5。从现在的需求及农业技术来看,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有1亿人就足够了,据认为农民中有2.5亿人都是过剩劳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土地分给农户经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但其后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且成本也很高。”
不少外国朋友还介绍,在日本、美国、英国、印度等地,都有类似南街村这样与周围不一致的共产主义实验社区,情况不错尽相同。有的时间长达百年。
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个别去南街村旅游或考察,有的还主动提出要和南街村人合作,帮助推销产品,打开南街村的国际市场,或者帮助引进投资、引进技术,促进南街村更好地发展。
200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美国共产党员、斯巴达克斯公司董事长吴健斌,向南街村幼儿园捐款2000美元,履行了他第一次到南街村时许下的“我销南街村产品,利润返还南街村”的诺言。
十分敬仰毛泽东主席的吴健斌先生,自2006年3月慕名到南街村考察后,开始经销南街村的拉面,并一直与南街村贸易公司保持着联系。
这次来南街村,他与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吴健斌先生首先介绍了他经销南街村拉面的情况,指出南街村的产品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他说,是南街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做法,改变了他过去不愿意做生意的想法,使他从对做生意“没兴趣”、“没经验”再到为销售南街村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王宏斌指出,共产主义是全人类向往的美好社会,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终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尽管身处不同的国度,但共产党员的理想是一致的,心灵是相通的。谈及此行的具体工作,吴健斌先生说:“一是要洽谈一个合作意向,就是我想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开一家南街村产品专卖店。这个专卖店由我出资建造,完全按照南街村的特色来装修,里面摆上南街村的系列产品,二是要帮助销售南街村的产品,南街村的拉面在美国销售得很好,我希望在销售拉面的同时,也销售南街村的方便面,利用我们的销售渠道,把南街村方便面也销往拉美,帮助南街村开发和扩大市场。”王宏斌对吴同志的帮助表表示感谢,他说:“销售南街村的产品,就是宣传南街村,就是帮助南街村做工作。对吴同志提出的意向和要求,在维护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我们将全力给予支持。”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吴健斌先生还谈到了自己的家庭。当介绍到他的曾祖父曾拿出一笔钱支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时,王宏斌希望他“继承曾祖父的遗志,继续支持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王宏斌坚定地说:“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救人类,才能救世界!”他希望吴同志回去后,不光是要宣传南街村的理想,还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共产主义。“要通过你的宣传,让更多的美国共产党人和美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有一个南街村。”
通过和南街村的接触与交往,吴健斌先生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南街人了。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南街村的义务宣传员,成为一个南街人。正因为对南街村的热爱,他决定回报南街村。“六一”节将至,他想到了南街村的下一代。5月20日下午,吴健斌夫妇来到了南街村幼儿园,把一个装有2000美元的红包交给了幼儿园园长程华杰。程华杰代表全园师生表示感谢,并陪同吴健斌夫妇对幼儿园进行了参观。南街村幼儿园完善的教学设施、先进的育人理念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令吴健斌先生十分高兴,他称赞说:“这里真是孩子们的天堂!”在园内写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玻璃屏风前,吴健斌夫妇与程华杰等陪同人员合影留念。
还有一位在香港大学教社会学的美国人,前一段时间,以私人名义去南街村参观、访问,请北大留学生当翻译,对南街村做了详细的调查,一再说,他对于南街村的共产主义实验,很感兴趣,也受了很多启迪,回香港要写文章,宣传南街村。
一位叫中国名字马修的美国人,母亲是护士,父亲是小业主,自号自己是祖辈参加过南北战争的后代。他是一位博士生,今年毕业,到成都旅游,后到四川大学任教,他对南街村很关注,自诩很有研究,去南街村参观后,感到很激动,写出感谢信,称南街村的事业很美好,表示很受感动,很受教育,要宣传南街村的精神,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00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