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2月18日,2团1连在执行向高巴岭侦察、搜索任务中,遭高巴岭北侧无名高地之敌阻击。该连决心果断,指挥灵活,动作迅速勇猛,经两个多小时战斗,攻占北侧无名高地,毙敌14名,俘敌一名,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冲锋枪13支,40火箭筒两具,两瓦电台和步谈机各一部,弹药及物资一批。我伤12人,亡5人。 一、一般情况 高巴岭是越东北边界一座海拔1060米的大山,由三十个小山头组成,呈南北走向的五座山峰,与我广西防城县峒中公社丈义、板兴地区隔界河相望。该山纵横交错,地形十分险峻复杂,是敌横模、平辽之重要屏障。无名高地位于高巴岭北侧,海拔970余米,距我边境2.5公里。控制该高地可直接瞰制我茅坪至岭幻正面约7公里之地段,封锁我向桐中方向机动的公路。 敌325B师侦察队和288团侦察排约一个排的兵力组成联合观察所,在高巴岭北侧无名高地窥视我军行动。阵地上构筑有环形堑壕一道,高地顶端和西南反斜面构筑有“A”字形掩蔽部5个,并与交通壕相连接,前沿敷设少量防步兵绊雷场。 为保障师主力向峒中方向机动作战的翼侧安全,2月17日,师令2团1营攻歼比劳之敌,但因战前对敌情掌握不准,敌已于2月15日夜撤离比劳,故1营进攻扑空。翌日,团令1连加强重机枪两挺,82无坐力炮一门,从高巴岭西北侧向北侧无名高地搜索,侦察敌情。 1连受领任务后,进行了简短的政治动员和组织准备。根据高巴岭地形险峻、复杂,视度不良以及敌情不明等情况,决心按前卫排与连本队、后卫排的战斗序列行进,具体部署:2排加强无坐力炮一门和重机枪一挺为前卫排,以4班担任尖兵,3、4排为本队,连指挥所在2排后跟进。为加强指挥,一名副团长和一名副营长随连指前进。 二、战斗经过 1连于18日3时20分出发,沿高巴岭西北侧山背向北侧无名高地搜索前进。4时45分,2排占领了高巴岭西北侧无名高地,未发现敌情,连长即令2排成左梯形队形继续向北侧无名高地搜索前进。 5时15分,2排进至高巴岭北侧无名高地约50米时,遭敌突然袭击,走在前面的一名战士中弹牺牲,排长负伤。6班长主动接替排长指挥全排就地展开,占领有利地形,并派人回连报告敌情。连长一面令7班长带一小组前出进一步查明情况,一面令1、3排和火力队迅速占领高巴岭西北侧无名高地。5时50分,连指进至高巴岭西北侧无名高地东南侧,因夜暗看不清地形,便根据2排和7班长的报告,判断敌可能为一个加强班至一个排的兵力,决心歼灭该敌。即令3排长到2排指挥。因5班在出发前收拢时掉队,将7班配属给2排,从左翼向高巴岭北侧无名高地(以下简称无名高地)实施主要突击,副连长带领1排从右翼向无名高地实施助攻,配合2排歼灭守敌;3排(欠7班)为预备队;重机枪4班和60迫击炮分别在高巴岭西北侧无名高地西南端和西北端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1、3排战斗。拂晓发起攻击。 6时50分,在连的迫击炮,重机枪火力掩护下1、2排向敌发起冲击。当6班进至距敌30余米时,遭敌火力阻击,6班长和一名战士中弹牺牲,冲击受阻。此时,排长观察到无名高地左翼之敌约有一个班的兵力,以大部火力向6班正面射击,其翼侧火力较弱,即令4、7班避开敌正面火力,迅速绕到无名高地东北侧向敌发起攻击。4、7班冲击迅速勇猛,很快就从翼侧突破敌人防御,歼敌3名,尔后沿堑壕向无名高地东南侧发展进攻。7班机枪手因机枪出故障不能射击,便拿起手榴弹投入战斗,当发现6班仍遭敌火力阻击时,便从翼侧向敌投弹,炸死敌一名,余敌沿交通壕向高地顶端逃窜。6班随即突入敌阵,沿交通壕向高地顶端发展进攻。此时1排也从右翼突破敌防御。副连长见左翼2排发展顺利,为防敌逃跑,遂令1、2班沿堑壕迅速插到高地南端,断敌退路,3班沿高地右翼交通壕向顶端攻击,配合2排歼灭该敌。当3班接近高地顶端时,发现顶端东北侧有敌一掩蔽部正以火力向2排射击,班长令全班以火力掩护,自已带一名战士接近掩蔽部,用手榴弹消灭了掩蔽部之敌,占领了高地顶端,保障了2排向东南侧发展进攻。 7时10分,4、7班从左翼沿堑壕向高地东南端攻击,遭高地南面“A”字形掩蔽部火力射击。此时,从右翼沿堑壕攻击的1、2班攻占了高地西南侧。一战士即向随2排行动的指导员请求调无坐力炮摧毁敌掩蔽部,因未判明敌情,未马上采纳。指导员随即前出观察,发现高地南端敌三个掩蔽部均构筑在反斜面半山腰至山脚下,出入口向北成向西北,均与堑壕和交通壕相连接,出入口旁搭有草棚,不象敌战斗掩蔽部,可能是敌屯兵所用。并判断退缩掩蔽部之敌,因失去阵地依托,有可能逃跑。为抓住战机,即令2排从左,1排从右,向掩蔽部两侧接近。躲藏在掩蔽部之敌见势不抄,仓惶逃跑,当即被我击毙4名,残敌向南狼狈逃窜。指导员即率1、2排尾追,又毙敌两名。当时连长考虑到高巴岭地形复杂,云雾弥漫,敌情不明,不宜远追。8时50分,经报请团同意后,遂令部队停止追击,打扫战场。1班在清理掩蔽部时又毙敌一名,俘敌一名。 当日9时20分1连奉命撤离高巴岭北侧无名高地。由于组织不严,撤离时队形较乱,以致踩响敌地雷,炸伤5人。 三、主要经验教训 (一)预有准备,先机制敌。在敌情不明、地形复杂的情况下,1连为争取主动,以便应付各种突然情况,出发前在图上详细分析了地形,研究了可能遭敌阻击的地点和处置方法,确定开进序列,进行战斗编组。搜索中,当尖兵与敌遭遇时,连长一面派7班长进一步查明敌情,一面组织部队占领阵地。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判明敌情,果断定下决心,迅速部署兵力,先机制敌。从而,为歼灭北侧无名高地之敌,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二)判明敌情,灵活处置。该连指挥员在夜间视度不良,敌情、地形不明和突然遭敌阻击的情况下,沉着果敢,根据战斗发展的变化,及时判明敌人企图。果断处置,相机歼敌。如3排攻至高巴岭北侧无名高地东南侧,发现高地南端敌三个掩蔽部时,指导员根据掩蔽部构筑在反斜面及出入口的方向位置等情况,判断此类掩蔽部是敌休息、屯兵之用,为防止敌人逃跑,没有调无坐力炮,就组织1、2排迅速围歼,从而达成了不失战机歼敌的效果。 (三)主动配合,密切协同。战斗中,步兵与炮兵、主攻与牵制方向、班与班之间能主动协同,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如2排第一次攻击遭敌火力阻击时,60迫击队、重机枪及时以准确、猛烈的火力压制敌火力。4、7班在我火力掩护下,迅速绕到翼侧,向敌发起冲击,因而攻击成功。当3班向高地顶端发展进攻时,发现顶端西北侧掩蔽部之敌向2排射击,便主动向左侧攻击,打掉敌掩蔽部,保障了2排向高地西南侧发展进攻。 (四)主要教训:一是打扫战场不彻底。由于缺乏预先计划,当接到撤出阵地命令后,仓促打扫战场,干部没有明确分工,组织零乱,以致丢失一烈士遗体。二是不会组织撤出阵地。当接到撤出阵地命今后,干部既没有研究,又没有组织指挥,没有明确规定撤出的时间路线和方法。连长带领第一批人员撤出阵地时,没有通知指导员,正在打扫战场的1、2排,听说连长巳撤回,便匆匆撤出阵地,多路下山,班不成班,排不成排,以致踩响敌人地雷,炸伤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