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建国后,较快地占领了辽和北宋地区,女真人南下后较快地接受了汉文化,甚至通用汉族的语言。金文化虽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传统,但基本上是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
女真文字
在金朝建立以前,女真人是没有文字的,天辅三年(一一一九年)完颜希尹和叶鲁创制了女真字,称作女真大字,在这之后,天眷元年(一一三八年)金熙宗又创造了女真字,称作女真小字。以上两种女真字都是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造出、颁行后的女真大小字,成为金朝官方文字,与契丹字和汉字在金朝境内通用。金朝用女真字撰写国书、谕令和文告,并设学校教女真字。
儒学和史学
女真族原来只有原始的萨满教。灭辽后,辽代兴盛的佛教在上京等地继续发展,灭北宋后,北宋的儒学逐渐在金代文化思想中占统治地位。金初行科举,即以“经义”取士。金熙宗在上京建孔庙,以女真字翻译儒家经书,学校以《论语》和《孝经》为必读课本。
金代史学,不是很发达的。金灭辽后,命广宁户耶律固根据契丹《记注》、《实录》修作辽史。耶律固去世后,其弟子契庙人萧永棋继承其师编修《辽史》七一五卷,但大抵是依据辽耶律严《实录》改编。face=宋体 size=4文学与艺术
金初的女真人,多粗俗不文。到了金熙宗和海陵王时代,女真上层贵族接受了汉族文化、在汉族儒士的影响下,开始出现文学创作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金熙宗完颜亶和海陵王完颜亮。
金熙宗完颜亶自幼随辽国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史,又常到皇家图书馆稽古殿研读中原典籍,汉文化程度很深。他常常同韩昉等人“执射赋诗”,必然会有相当数量的诗作。后来,完颜亶被杀、降封,他的诗词,亡失贻尽,因此,完颜亶的诗作,一篇也没有保留下来。
完颜亮幼年时,就“好读书”、 “延接儒生”。在汉族文人学士的熏陶下,完颜亮“好为诗词”。他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是女真贵族文学的杰出代表。完颜亮在文学创作上,熔南北文化于一炉,形成了南风北骨的风格。他的诗词,对金代及中国都有一定的贡献和影响。
女真人从贵族到平民,都喜欢舞蹈、歌唱。在金建立政权以前,女真人以歌声寻配偶。以起舞歌讴以侑觞,这是以说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擅于歌舞。金建立政权以后,在抗辽斗争中,政权草创,未遑详冲礼乐,至灭北宋政权之后,言讲金石之乐。金太宗灭亡北宋时,得宋之宫廷乐器等归于上京。所以金之宫廷乐器除用降金的宋人自铸的辰钟、辰磬之外,大都得之于北宋。宫廷之乐曲多种多样,凡金皇帝之祭祀宗庙升殿,接见外国使臣,出游等,以及皇后、太子等大规模举动,都有专门乐间演奏,曲名繁多,更有马上乐曲,名为鼓吹乐。平日宴享,也奏乐。
女真族善骑射,喜渔猎的生活也以歌舞的形式反映出来,各曰狩猎舞。女真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教乐舞在史书上多有记载。许元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中,描述了他在金上京酒宴上所见到的萨满舞:“五六妇人,涂丹粉,艳衣,立于百戏后,各持两镜,高下其手,镜光闪烁,如祠所画电母。”总之,金代的音乐、舞蹈,在建国后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乐曲、歌舞表演形式被吸收到元曲之中,促进了我国音乐歌舞、散曲和杂剧的发展。
科学与技术
金代迷信盛行于北京地区,但是科学仍然缓慢地向前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这首先表现在天文、历法上。
天文。金设天文观测之台,目的是占卜统治政权的吉凶。
历法。金天会五年(一一二七年)开始由司天杨级制造《大明历》。大定十一年(一一七一年)世宗命司天监赵知微所制的《重修大明历》成功。当时,又有翰林应奉耶律履所修的《乙未历》,相互比较采用了赵知微之历。在迁都北平至明昌初,司天监又制新历,但是,在等待覆核校对中,未及用而金亡。
金初无历法,女真人也不知生年,唯见草复青,谓之一岁。在天会十五年始行历法,这是女真社会发展中的一大进步。而赵知微重修的《大明历》直至蒙古初年犹用之,可见其计算的精确可称冠于当时了。
教育
金政权建立之后,为巩固-统治,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在唐、宋教育的经验指导下,在北宋教育基础上,这不仅为当时的汉族地主子弟提供了读书进宦的途径,也为金在北方的统治培养了一些人才。
金上京一直是女真教育和考试中心。太宗时,曾命广宁户耶律固翻译经书,以提供教材。叶鲁等精通女真文教师的出现,为女真学校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海陵天德三年,设养士之所国子监,这是金朝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后成为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国子学和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