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东关炮房街,有座曾经十分著名现在却鲜为人知的古刹,这就是大唐太平公主为其母武则天祈福而于公元705年所建造的罔极寺,距今已整整1300年了。
武则天之死与罔极寺建立
公元705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年份。时局动荡,风雨飘摇。这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武则天已经病重。历史安排太平公主出场了,她是组织宫廷政变的能手。正月里,由她参与的诛杀张易之、张宗昌的“五王政变”很快就结束了。二月,国号恢复为唐。当时,长安、洛阳等全国各地的主要道观、寺院的名称纷纷更名,改为“中兴观”、“中兴寺”。此举标志着武周政权的结束,李氏唐朝的复兴。
然而,中宗并没有能力掌握大权,新的政权争夺战在宫廷内已然硝烟滚滚。数月内,大权就被抱有野心的韦皇后和武三思所篡夺,也就是大权又被武氏所掌握,企图恢复武周的苗头已显而易见。
时局在微妙地飘移不定,觊觎权势的太平公主在静观待变。这一年的十一月,武则天去逝。千古女皇走完了她至尊红颜的一生。为了祈祷亡母之冥福,太平公主在长安城的特等地段兴建了寺院,并起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寺名“罔极寺”,彰显着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回顾历史,武周政权以及它前后的时代,是一段“李武斗争”的特殊年代。李唐名不符实时,武则天挫败中宗、睿宗,自立为皇皇;李唐再兴时,中宗、睿宗重新登基的几年当中,拥唐势力、武氏势力、韦后势力等各派争权夺势,政局十分复杂,特别是在复位后的中宗当权时期,皇权卑弱,李唐无时无刻不处于被灭的危机之中,可中宗却没有这个基本的认识,以至于“李武之争”成为其丧失政权的致命伤。
然而太平公主却不一样。她是中宗、睿宗的妹妹,-上非常有能力,这一点连武则天也认可。太平公主在武则天退位后就立即着手兴建这个寺院了,可谓是在复杂的李武斗争中发生的一件大事;太平公主本身也是李武婚姻关系中所涉及的中心人物,对两派都微妙地施加着影响。她的-立场和思考方式都巧妙地蕴含在“罔极寺”的命名中了。
太平公主命名“罔极寺”的深意
“罔极”这一寺名源自《诗经》,在《诗经·小雅·谷风》中有一篇叫《蓼莪》。我们所熟知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意即:可悲的父母,生我养我多辛劳)即出于此。其中有一句“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就是“罔极寺”的出处。在《明清西安词典》罔极寺款项中,将“之”字写为“以”字,在刻有寺名的石碑后也有“以”字的说明。但千古流传的版本中则仍沿用“之”字。根据解释,“之”为代词,指前句的父母之恩,“昊天”指广大无边的天:“极”为“则”的假借字,意为准则、规则;“罔”是没有之意。
这一句原诗的意思就是:我虽然想报答父母之恩,但天已大乱,没有准则,我也怀才不遇。以“罔极”二字冠之寺名,则是“没有准则”之意。太平公主似乎在说:“我缅怀已逝去的母后武则天,欲报其恩,但政局动荡,自身难保,无法回报啊”
这是从道德、伦理的观点做出的解释。比较古典和传统,古往今来较多,主要有三种:一是感叹在恶政之下,人民生活困苦,连生我养我爱我的父母也抚养不起的悲惨景象;二是说该诗是写双亲病逝之时,因服军役不能回来送终的悲惨无奈的情形;三是说该诗写的是应征服军役,在外受苦受累时思念双亲的寂寥心情。以上三种解释,都有子女思念双亲时的心情的含义。但细细思量,总还是让人觉得和太平公主的心思所想没有可沟通之处。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值得关注。当我们认真读完该诗后,会更深层次的发现,这其实是一首一族之长向祖灵、神灵诉说自己孤独和不幸的宗教祭祀歌。族长的不幸,就是全族的不幸,诉说的同时就是请求祖灵保佑全族。这样的解释似乎才符合太平公主的心境。日本学者加地有定据此认为:太平公主是作为一族之长兴建此寺,起此名以祭祀祖灵。她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并在母后的庇护下成长。武则天退位,时局动荡,太平公主也随之丧失权势,进而导致全族-、社会地位发生微妙的变化。所以武则天死后,她建立此寺,以祭武则天之灵,并向这一祖灵诉说自己的不安和不幸,同时祈求保佑全族繁荣。
那么,太平公主祈求保佑的全族是“李家”还是“武家”呢﹖如果是李家,武则天之灵显然不会护佑,如果是武家,太平公主又是推翻武周王朝的主要策划人。由此看来,太平公主实际上是在说:母亲啊,保佑我吧太平公主认为自己作为李家和武家共同的后代,理所当然应该是把握时局的第一人。在由翁建文翻译的《穿越遥远的时空》一书中,加地有定认为“罔极寺”是反映太平公主心境的一面镜子,她内心的无限惆怅、怀才不遇的伤感以及非凡的-才华都在这个寺名中体现出来。
美梦在公主玉殒后苍凉落幕
武则天在“五王政变”后,精神被彻底击垮了。唐中宗前去探望问安,见到不再化妆打扮的母亲老态龙钟,顿失当日风采,不由得大惊失色,深自愧责。这直接导致了他的暗弱和其妻女的猖狂。
人心的变幻无常,有时让人难以置信,一对患难中生死与共的夫妻,一旦时来运转,便反目成仇,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后竟然伙同其女安乐公主毒杀了中宗,做起了女皇梦,并且要策划除掉视为绊脚石的中宗之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这是太平公主早就觉察并预见到的事。她迅速做出反应,联手侄儿李隆基,杀掉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立李旦(隆基之父)为睿宗。
建此大功之后,这位“镇国太平公主”的声威远扬,一时间趋炎附势者蜂拥而至,门庭若市,很快形成一个新的权力中心。唐睿宗对他这位能干的妹妹言听计从,表示了非常的尊重,凡事都让先问问三郎和她的意见。两雄并立是专制-的大忌。唐睿宗的疏忽,终于再度祸起萧墙;至亲骨肉,反韦后时站在一起并肩作生死拼搏的姑侄俩,刚刚庆祝了共同的胜利,旋又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恶斗。
景云三年(公元712年)八月初三,李隆基登基,史称玄宗。太平公主急迫的感到自己的权势无法扩张了。于是在第二年,即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五月,她对自己最大的劲敌唐玄宗进行了谋反。谋反很快被唐玄宗察觉并且镇压了。太平公主仓促外逃到终南山的一座寺庙里避难,三天后,她被缚送回长安私宅赐死。
武则天最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终因心高气盛,权欲过强而未得善终。她的美梦拉下了帷幕。她的所有心思香消玉殒。“罔极寺”像谜一样挺立在风雨中。开元二十年(公无732年),唐玄宗将“罔极寺”改名为“兴唐寺”,算是对姑母太平公主的回答。此寺的存在仿佛太平公主的纪念碑,它见证了大唐太平盛世的到来。
古寺千载氤氲悠悠的吟唱
由于太平公主的影响,罔极寺从建立之日起就是长安的名寺,居于特殊的地位。《唐两京城坊考》记载,罔极寺“穷极华丽,为京都之名寺”。寺内有吴道子、杨廷光、周日方、尉迟乙僧、尹琳等名师壁画多幅。《酉阳杂俎》记载,寺内有“牡丹一棵,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不但开花繁茂,且花色有浅红、深紫、黄白等六七种颜色。可见罔极寺殿宇建筑宏丽,壁画纷呈,花木丛翠,是当时京都引人入胜的名刹。唐代另一去印度求学取经的名僧慧日法师,回长安后即在此寺弘扬佛教净土宗。唐玄宗也来过这里听他说法。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和尚,开元十五年727年,随唐玄宗出行新丰寺圆寂后,也在此寺停葬。寺内还有韩干画的一行大师的真容。
唐代以后罔极寺多遭破坏,宋代曾改名为大佛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主持蒲桂重修,建筑布局严谨,山门内共分四进,计韦驮殿、金刚殿、大雄殿、睡佛殿。两侧廓宇廊房,结构精巧,佛像之大居于西安名寺之首。
罔极寺原在唐宫城东面大宁坊的东南隅,今寺址则相当大宇坊南面的安兴坊内,可能是明初将以唐长安皇城与宫城为基础的奉元城向东扩建时,由原址移向东南而迁至今址的。现寺规模较小,但香烟氤氲,青灯古佛,仍是出家人景象。
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