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时期,不仅各氏族部落之间不断地发生冲突,而且族内也不断地出现争夺财产的火并。刑天与黄帝之争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说黄帝与炎帝、蚩尤之战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的激烈冲突,那么刑天与黄帝之争就是一场族内下层与上层之间的争斗。
关于刑天其人,史书记载语焉不详。《路史·后纪三》说:
“神农乃命刑夭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以曰“下谋”。
据此来看,刑天可能是神农时期的乐工。又就他创作歌唱耕作、丰收的乐曲而言,可能是一个代表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的人物。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亦云:“形残之尸,于是以两乳为目,腹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天神断其手后,天帝断其首也。”这即是说,刑天与黄帝争夺中央上帝的宝座,结果,黄帝砍掉他的脑袋,把他埋在常羊山上,无头的刑天于是愤怒地以他的两个乳房当眼睛,以肚脐作嘴巴,手拿长斧大盾,挥舞不息。
关于刑天与黄帝之争,有人认为是一次奴隶起义。(1)此说不足为信。我们在上面“黄帝的生活时代”一小节里已经指出,黄帝生活于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在那时,既无奴隶主,又无奴隶,何以说刑天与黄帝之争是一次奴隶起义?我们认为,刑天与黄帝之争是下层对上层的的反抗。据《高君书·画策》记载: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很可能是由于黄帝对内施用刑罚,从而引起下层人民的不满与反抗,刑天与黄帝之争就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黄帝作为中央上帝,毕竟拥有高强的法力,最后以刑天被杀而告终。正由于刑天代表下层人民利益反抗强暴,所以才受到后人的由衷赞叹。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曾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2)的诗句来赞美刑天这位失败英雄虽遭失败,但却还能奋斗不息的精神。
注释:
(1)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轰轰烈烈的奴隶起义构成了一些神话。刑一反帝是其中之一”,型天代表千万奴隶,向着奴隶主——上帝冲锋陷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778页
(2)陶渊明:《读出海经》。
柏明李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