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老人讲过龟城的故事。说这乾县城很古老了,老得没人能说清朝代。当年有
一位皇上来这里避难,修下这座城,城象一只大乌龟,本来龟头朝南,饮的是渭河的水,龟
尾朝北,靠的是梁山的脉。龟头两侧各有一头神牛,一到晚上,神牛便拉着龟城旋转,遇到
战乱,想攻城的人,怎么也找不着城门。这城,自然好风水,神得很。
后来,一位喇嘛施魔法将一只神牛盗走,这时龟头恰巧转到北边,同剩下的一只神牛永
远停在北边不动了。从此,乾州龟城也就头北尾南,既饮不到渭水,自然少了神气,变得十
分干旱了。
我进城读书时,便对这神奇龟城怀着特殊兴趣,一到课余,总想登城饱览古城风貌。登
西城门楼,城隍庙的牌楼赫然在目,高大,气派,建筑精妙,巧夺天工。屋檐凌空,檐下蜿
蜒腾飞的雕龙,爪上抓一颗人头,使人为之震慑。登东城门楼举目西望,文庙中古殿环绕着
的古柏,高耸参天,虬枝盘结,绿荫蓬勃,苍劲挺拔,气宇森然。登南城门楼,纵目南眺,
八百里锦绣秦川尽收眼底,碧野千顷,远山如黛,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登北城门楼,最喜北
望,看不厌梁山雄姿,乳峰并峙,主峰突兀,柔美而又肃穆,时有云霭飘忽,为“姑婆陵”
凭添几许神秘的色彩。
后来,一直工作在这座古城,一晃40年过去,城垣倾摧,古庙拆毁,小巷拓为大街,新
楼拔地而起,沧桑变迁,旧貌新颜,自然感触万端。纂修县志,对这古城的历史又多了一些了解。知道这块地方在黄帝时就是祭祀天地的所
在,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即置好畤县。《史记·高祖本纪》载:(公元前206年)“八月,汉高祖用韩信之计,从古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曹相国世家》载:“汉王封曹参为建城侯,击章平于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周勃世家》载:“汉王赐勃爵为成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边。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呈(今陕西省兴平市)、好畤(今乾县),最。”《汉书·樊哙传》载:“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可见,当时这里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重大战役。
乾州城几更其名,数迁其址,而龟城的建造当是唐代的事。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取
葬梁山,次年,即唐睿宗文明元年,也就是武则天大周光宅元年,诏置奉天县,以祀乾陵,
县城迁至今址。到公元706年,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乾陵,祭祀频繁,奉天就成了皇家祭祖
之地,皇亲国戚,络绎而至,奉天县城,世所瞩目。
初建的奉天县城,周仅五里。据《资治通鉴》载,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O年),国师桑道茂建言:“臣观乾方有天子王气,宜高大城垣,以备非常。”德宗采纳了桑道茂的建言,诏京兆尹(掌治京师的官)严郢带领神策军及民众数千人扩建县城。围绕旧城加修了周十里,高三丈二尺的外城,并修了深二丈,阔三丈的护城河。从此,乾城有了内外城之分,内城称子城,外城称罗城。后子城倾塌,今城即罗城。
乾城按桑道茂意取象玄武,故筑以龟形。北城狭长伸出,谓之龟颈,瓮城即龟头,南门
短秃为龟尾,东门、西门、小东门、小西门为龟之四足。城内南、北什字高突,酷似隆起的
龟背,纵横街巷,宛若龟背上的花纹图案。在古代,龟是祥瑞、长寿的象征,当时筑城以龟
,旨在企求祥和、安定、康乐。
到了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发生了朱此泚之乱,德宗李适仓皇从长安出逃到了奉天,“天子王气”之说被柔道茂不幸而言中。德宗凭城高池深之险固守,在奉天留居达半年之久,在这里处理朝政,那时的奉天城,实际上成了唐王朝的陪都。其后,朱泚之乱平息,德宗回到京师长安,升奉天为赤县。
据县志载,历代曾对乾城做过多次修复、加固,其中五代及明、清修复较大。至明万历
年间,乾城由初建时的东“迎阳”,西“宝塔”,南“延熏”,北“拱斗”四门,增开了“
好畤”小东门,“率西”小西门,城内建筑格局基本定型,以州署为中心,接通六门之街衢,形成南、中、北三个什字和七条主要街道。东西南北,小巷纵横,主要巷首,均建有阁楼,故有“九楼八涝池,七十二个半巷子”之称,亦应九宫八卦之说。
乾州古城到建国初且保存完好,五十年代后期毁坏较大,现仅存龟头和西部半壁残城,
经勘测,上宽4米,下宽11米,高19米,仍可见古城高大雄奇之旧观。
乾县因历史文化悠久,龟城别具一格,乾陵名播中外,文物遗存丰富而被陕西省人民政
府颁布为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