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令日军惊呼:“冀中出现了奇幻战争”[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分成许多支队,奋勇向敌人后方挺进,与广大民兵一起点燃游击战的烽火,在广阔的地域上开辟了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1943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秋季扫荡”时,民兵埋设地雷,打击敌人。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图片:

出入口、出击口、翻口、陷阱、暗枪眼……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哈里逊·福尔曼怎么也不会相信,静谧的村庄下,竟有一个庞大的阵地体系。

福尔曼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1944年9月中旬,他随采访晋绥根据地的中外记者参观团观摩了八路军发起的汾阳战斗。

“地道由许多人工洞口连通起来形成一串竖直或倒置的U字形,在里边自卫,只要一根垒球棒就够了。”福尔曼用美国式的想象对地道战赞不绝口。

“地道战最初出现在艰苦的冀中敌后。”昔日驰名冀中的“吕司令”吕正操,正是这一特殊战法的倡导者。老将军回忆,日军在占领区大筑碉堡、炮楼和公路,冀中根据地军民“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结果创造出了这种特殊的战法。

1938年前后,冀中的蠡县、清苑等地出现了地道。

“开始是只有一个洞口两三米深的地洞,修建在野地,俗称‘地窨子’,或‘蛤蟆蹲’。”地道战模范村——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原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92岁的老人李恒太介绍说。

地道越挖越深,防护越来越强。1942年,地道战在平原上星火燎原般地开展起来。到1944年冬,冀中抗战地道已超过了1.25万公里,从冀中推广到晋绥乃至整个华北敌后。

今天,走进以地道战著称的冉庄,游人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亲自走入地道体会当年地道战的神奇。

地道里甚至还有工厂、医院、报社、电台和看守所。

这,在电影《地道战》里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作为教学片而制作出的《地道战》,却成了中国抗战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打动了千百万中国人。

“1942年,我们在宋庄利用地道,打死打伤日伪军1200余人,包括真渤特区新任司令官坂本旅团长。我军仅阵亡32人,伤41人。”今年102岁的吕正操将军回忆说。

大地变成了死亡陷阱。日军惊呼:“冀中出现了奇幻战争!”冉庄附近的日军经过多次失败后哀叹: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

采访过晋察冀根据地的美国记者亚·诺尔曼在文章中说:“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战争是一种坦克、飞机、舰船和大炮的史诗式的斗争。我却从世界的另外一个地方归来,在那里,他们是从布满机关门洞和秘密入口的隧道进行战争的。”

谁也没想到的是,不出10年,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也遇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地道战”——曾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并用一篇《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推动过地道战发展的杨成武,又把这一战术用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挖了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和6240公里的各种堑壕、交通壕,在阵地战中歼敌53.32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